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牦牛电影队”雪域高原放映四十余载

2019-03-24 20:18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晚上8时,地处南羌塘高山峡谷之中的西藏那曲市索县亚拉镇卡玛村村委会人影绰绰。56岁的其拉熟练地按下数字电影放映机的播放键,墙上的超大幕布顿时显示出清晰的电影画面。男女老少变得鸦雀无声,注意力一下子都被正在播放的藏语译制片《湄公河行动》吸引走了。

  扣人心弦的情节,看到精彩处,人群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放映结束,不少人久久不愿起身,仍旧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方才电影中的桥段。

 

  专程从索县县城赶来的强巴次仁告诉记者,他是其拉这支乡村电影放映队的“粉丝”。不少电影,像《战狼2》《刀客外传》《嘎达梅林》《举起手来》等都是在索县的各个村跟着看的。

  强巴次仁说,虽然近几年手机和电视已经普及,但和家人、朋友一起看电影的氛围是无法替代的。不少人从小就在乡村电影放映队看电影,已经成了习惯。现在电影放映机的画质越来越高,音响效果越来越震撼,影片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当下还在热映的大片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到,而且不少都译成了藏语,老人和孩子都很喜欢。

  看到其拉正在收拾放映设备,强巴次仁和大伙儿立刻上去帮忙。在回去的路上,其拉告诉记者,自1976年1月加入乡村电影放映队以来,他已走遍了索县122个行政村,每村有多少户,多少人,他都一清二楚,不少农牧民都拿他当亲人看待。

  “回想起这几十年,感觉就像做梦一样。那时候,索县沟壑纵横,山多路险,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电影下乡只能送到乡镇一级,不少农牧民一辈子都没见过电影。13岁那年,我进入当时的军巴区(现加勤乡)乡村电影放映队,除了本身喜欢看电影外,唯一的想法就是让大家都能看上电影。”提起加入电影队的初衷,其拉感慨不已。

  一部手提式胶片放映机,一台柴油发电机,还有一头牦牛或者一匹马,这就是当年其拉和助手上山下乡时的全部家当。由于山高路远,其拉他们每到一个村,至少要待上10天。

  其拉说,不少村子居住的都是牧民,每到放牧季节,大家都分散到了各个草场。第一晚放电影时只有住在周边的几户人家过来看,但之后的每一天人数都会增加,牧民一传十,十传百,到了最后几天,全村的人就基本到齐了。

  为了照顾那些后来的牧民,其拉会在最后两天发起一个投票,找出一到两部最受欢迎的电影再放一遍。但这样做经常会给其拉带来“烦恼”,因为投票的结果往往是所有的电影都要重新放映一遍。

  每个村停留多久,电影队有明文规定,而且负责驮设备的牦牛和马也是按规定的“工作”时长来领草料。“农牧民经常会拿出自家的草料凑给我,就是为了能让我多放几场电影。”其拉笑着说,“他们非常淳朴,现场的秩序从来不用我操心,只要电影播起来,没有一个人抽烟或是来回走动。”

  2000年,电影队的牦牛和马“下岗”了。因为只要获悉其拉要来村里放电影,生活条件已大大改善的农牧民就会自发开车来接他,往往是一个村既定的播映场次还没完,下一个村的车就已经前来等候了。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由中央三部门联合配发的电影放映车到位,这支牧民口中的“牦牛电影队”才算真正告别了牦牛。

  据不完全统计,自1976年至今,其拉累计下乡播放电影超过38000场(次),见证了索县农牧民看电影从“看到”向“看好”的转变。(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