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汽车集团——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国庆前夕,上汽荣威MARVEL X纯电动智能超跑车上市,成为业内瞩目焦点,一时间一车难求。无线智能充电、会自己找车位、自己泊车入库……这一全球首款量产的智能汽车实现了多个业内第一。曾经一直追随的我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有了引领者的风范。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汽抓住机遇,迅速缩短与世界汽车工业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国内领先地位。如今的上汽集团,正以智能网联、智慧出行、智能制造为抓手,以自主品牌为立足点,在开放合作中探索汽车产业变革的新方向,向建成“富有创新精神的世界著名汽车公司”目标进发。
抓住改革开放机遇,收获多个“第一”
改革开放之初,上海轿车项目从引进改为合资,率先走上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加快发展的道路。历经6年谈判,他们最终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成为合资经营伙伴。
1983年,第一辆上海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所有零件以全拆散的形式引入,一辆车大概有数千个零件。”参与组装首批百辆桑塔纳的上海汽车厂员工鲍安荣回忆,尽管德国派了几位工程师做带教老师,但组装工作依然困难重重。这之后,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桑塔纳逐渐实现国产化生产,1991年国产化达到70%,自1996年开始达到90%以上。
桑塔纳的国产化攻坚,给上海汽车工业带来了根本性转变——上海大众的生产规模稳步扩大,上海汽车厂和上海汽车发动机厂先后组建,一批轿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相继培育起来,为上海乃至全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后,上汽率先与国际水平接轨,走向更高水平的开放。1995年4月,国务院原则同意上汽建设中高级轿车项目,经过选择,确定美国通用为中高级轿车项目合作伙伴。1997年,上汽和通用签署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同年,投入15.2亿美元、当时中美最大合资项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这些年来,领风气之先的上汽取得许多个“第一”:建立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销售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跨国公司总部企业、第一家汽车服务贸易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租赁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专用滚装码头合资企业、第一家汽车金融合资企业……
创新自主品牌,支撑企业跨越发展
2016年7月6日,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第一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上市热销。2017年,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车增速领跑国内主流乘用车企业,互联网汽车占销售比重超过40%,集团整车新增销量中自主品牌贡献达50%,成为驱动增长的新引擎。
“2014年,我调往上汽乘用车公司负责运作自主品牌时,心情既兴奋又忐忑。”上汽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说,“是上汽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给了我们迎接挑战的底气。”
早在2002年8月,上汽就成立汽车工程研究院,拥有了一个自主知识产权及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基地和制造技术研究基地,为企业加快掌握整车开发核心技术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大,发展自主品牌的紧迫性摆在上汽面前。2004年,上汽成立了一个“5·28项目组”,旨在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最后确立为“荣威”,其双狮、华表的LOGO设计,彰显中国特色。
同时,上汽集团以全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的“出海跨洋”战略,积极打造自主研发体系。2007年12月,上汽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全面合作,上汽乘用车分公司整合了南京汽车集团名爵基地和英国伯明翰长桥基地,2010年3月,上汽乘用车分公司临港基地和南京浦口基地二期改建工程相继投产,从而形成上海、南京和英国长桥“两国三地”自主品牌研发体系和制造体系,并先后推出荣威750、荣威550、MG6和荣威350自主品牌轿车。同时在美国加州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设立创新中心,开展前瞻技术研究。目前,上汽形成了一支近6400人的自主开发技术队伍。
去年10月,俞经民到斯坦福大学交流,在课堂上听一家跨国企业高管讲述未来汽车的概念。“我对他说,你畅想中的互联网汽车一年前在中国已经有了。那名高管很有兴趣地跟我讨论了很久。向国外同行介绍我们领先世界的新品类,特别自豪。”
在上汽自主品牌带动下,一批跨界造车的新兴企业在沪集聚,上海成为智能网联车研发的聚集地。“过去,上海汽车产业依靠中外合资高速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在于市场驱动、投资驱动;如今自主品牌崛起,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
积极布局未来,助力“汽车强国梦”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