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米博华新书《博论正风反腐》出版与祖国风雨同舟

2018-11-29 10:15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人民网北京11月29日电 近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所著《博论正风反腐》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出版发行。本书精选作者近年来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博论》评论专栏文章124篇,围绕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展开论说。《博论正风反腐》一书的序言由曾跟随米博华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传媒大学2012级博士生贾亮所作,贾亮也在序言中详细介绍了促成此书出版的一些细节。以下为《博论正风反腐》一书序言全文:

转眼之间,《博论》已开三年,应中国方正出版社之邀,即将结集出版。

但凡出书,请同行业的大家名家、自己的老师好友或者请社会名流作序,似乎已成惯例。作为米博华老师的博士生,我的一个积攒已久的梦想,就是等我有书稿出版时,米老师能为我写篇序言。我的愿望还没有向他提及,他却先把本书的序言交给了我:用我之前采访他时的一篇手记作序。

“不合适吧!”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你别闹了!”同事朋友知此消息也不敢相信。

然而,这就是事实。真正自信的人自带气场,真正好的文章无需包装。

有人说,是米老师对这本书不太在乎吧?若是从他定下此事便让我全权处理看,似乎是。但这“不在乎”的前提,却是他对《博论》专栏、对专栏的每一篇文章都太在乎了!

且不说他为了确定栏目定位,多次到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跟社领导和年轻同志座谈,听取各方面意见;也不说他三年来从来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过专栏的供稿,还经常承担专栏外的工作;更不用说这个专栏多次得到了专家肯定、领导表扬。只说他为了写这个专栏平时所做的努力,就让绝大部分专业从事该领域报道的年轻人汗颜。

米老师曾不止一次提醒我,业务能力要以过硬的政治素质做基础做保障,这是党报评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只追求行文技巧、靠说两句狠话、堆砌华丽辞藻,干不好也长不了。这就需要学习,坚持不懈地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人民日报社从事评论工作几十年,米老师深知政治学习的重要,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报道、重要讲话、批示等,一一学习并内化为自觉和习惯。他没有系统跟我讲过他学习中央精神的方法,但有一些比较典型。比如,要站在历史与现实的高度,在发展中领悟新思想的精髓,在变化中把握新精神的实质,如此便能既不泥古也不空想;站在理论和实践的维度,吃透中央每一项方针政策的现实意义,思考新规定新制度的具体指向,自己悟透了才能跟别人说透;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寻求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传达给广大党员群众的最好方式,以饱含感情的态度反映人民群众的种种合理诉求……可以说,米老师身上的学习精神是回答一些读者为何《博论》选题精当、论述透彻的最好答案,也正是我最该学习的。

正因如此,他才高得上去、低得下来,既能探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专业问题,又能站在更高层面、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解读。他敏锐感知到“动辄得咎”与“动辄则咎”的巨大区别,写下了“从‘得’到‘则’,一字之变,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换,境界立现”;他站在历史的维度,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三周年的时候,发出了“这三年,定载入史册”的感叹;他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发出了“与党同心同德 与祖国风雨同舟”的呼吁。

不仅如此,每篇见报的一千两三百字,是他每次写到近两千多字后,一点点删下来的。经常是,到我们手中的稿子,倘若删掉其中的一句话,整个一段甚至整篇文章就会显得不完整了。面对他人“篇篇都是精品”的赞誉,米老师说那不可能也不现实,但“写这个专栏付出的精力,甚至比当年在人民日报社写重要文章还要多,还要认真”。“字正腔圆、义正辞严”的整体风格,不灌鸡汤、不打鸡血的行文模式,平等对话、娓娓道来的论证方式,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忠实读者,成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个品牌,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和爱好者学习的范本。

有人感叹,读博论就像品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也有人说,读博论就像在跟一个老党员对话,能让你对照自身、增强党性。一个共同的感受——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简单四个字,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米老师文章中很多毫不留情的话,之所以敢写,即便不少人劝他“悠着点”仍继续坚持,就是因为他自己首先做到了。而很多话,读者之所以觉得舒服、能说到心里去,也是因为那些都是他自己提升党性、砥砺品行的真实经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