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立足学科群 促教学科研并行不悖
“经过8年的发展,我校新闻出版学院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和专业体系,拥有稳定的师资队伍、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一批高水平学术研究平台,成为我国培养新闻出版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院校。”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副院长陈丹谈道。
2010年11月18日,北京印刷学院正式成立了新闻出版学院。作为一支为新闻出版行业培养人才的生力军,8年来,新闻出版学院以“大传播、融媒体、小综合”学科群为立足点,植根传统媒体、引领新兴媒体,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复合应用型新闻出版人才。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背靠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有着丰富的学术和行业资源,与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以及许多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奠定了该学院以新闻与出版专业并重为特色核心的资源优势与人才培养特色。
北京印刷学院出版专硕是全国第一批获批的专业学位点,在全国具有较好的声誉。新闻学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生,5年来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新闻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石,立足北京,定位于数字媒体新闻和媒体策划营销,突出对学生新闻实践技能的培养。“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媒体融合、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局面,该专业除了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青年报》等传统新闻媒体建立密切联系,亦与爱奇艺、荔枝FM、喜马拉雅FM、财新网(数据新闻)、果壳网等新兴媒体机构或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陈丹说。
“教学与人才培养是学校的重中之重,新闻出版学院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陈丹告诉记者,该学院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据她介绍,2013年以来,新闻出版学院共投入学科建设专项经费1300万元,用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教学平台、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教材及案例库建设等。“近5年来,学院各教学团队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多人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陈丹说。
着力四类教学科研平台
在以立足学科群为基础的前提下,政、产、学、研四类教学科研平台的发展为该学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其中,该学院充分整合校外行业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各类型实践基地已达50余个。记者得知,该学院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成国家级校外大学生实践基地;与地质出版社共建出版融合发展联合实验室、智慧型知识服务关键技术与标准重点实验室。2017年,该学院先后和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杭州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江苏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东圃园区、深圳龙华园区)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
同时,该学院还拥有一系列研究基地与实验室,也为其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据陈丹介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文化产业与出版传媒研究基地、北京市跨媒体出版重点实验室等,不仅是该学院重要的科研平台,也是北京市教委、科委和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等关于新闻出版研究的重要基地。该学院还设有开放出版物AR应用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融合出版实验室、内容产业新闻出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实验室、品牌传播集群工作室、媒介互动工作室等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科研平台。
此外,该学院还与中国版权协会、中国编辑学会、中国期刊学会分别成立中国版权研究中心、中国编辑学研究中心、中国期刊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联合成立中国传媒文化研究中心。
“这四类对外交流平台,构成了我院政、产、学、研各方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的主要渠道和窗口。”陈丹说。
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在8年的不断努力下,新闻出版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学硕点、出版专业硕士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授予点,基本覆盖了新闻传播学学科所有类型的学位授予点。相关学科方向与该院本科专业方向高度匹配且互为支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
打破专业与学院的限制,探索分层分类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融合出版背景下复合型新闻出版人才,是新闻出版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尝试、探索的事。其中,韬奋班、“3+1”本硕连读班等特色班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