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然成为传媒发展的主要动力,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兴传播技术与平台的推广普及不断扩充着现代传播的内涵。喻国明认为,技术进步形塑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1]。2018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了名为BBC Sport VR-FIFA World Cup的应用程序,对俄罗斯世界杯足球比赛进行了33场赛事全程VR实况报道。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壁垒,让曾经不可复制的感官体验成为可以重复体验的行为,新闻媒体从此走进了沉浸式传播的时代。本文聚焦于虚拟现实技术与新闻产业交叉融合后对传统新闻价值的影响,提出了分析和思考。
一、VR新闻的起源和现状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一种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现实中各种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可交互的沉浸式环境的技术[2]。该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结合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一定范围真实环境在视、听、触感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装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相互影响,可以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3]。
在新闻传播领域,虚拟现实技术提供了新的传播工具和手段,改变了新闻报道的方式。传媒业对虚拟现实技术的尝试始于2013 年美国得梅因纪事报打造的新闻项目《收获的季节》,之后世界各大媒体公司纷纷涉水VR新闻制作。我国的VR新闻起步较晚。2015年人民日报率先制作了“9·3”阅兵 VR 全景视频《带你“亲临”深圳滑坡救援现场》。2016 年央视网首次对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进行全景直播,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网、光明网和中新网都进行了VR新闻报道。2017年在十九大报道中,各家媒体也发布了相应的VR新闻产品。
二、沉浸式传播特征及优势分析
VR技术拥有三个基本特征,即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on)和构想性(Imagination)(Burdea G,1993),沉浸性是信息对用户包裹强度的体现,VR技术能够使体验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甚至能够让人忘却身体所处的真实环境。交互性是指用户借助穿戴式设备,可以与虚拟空间的物体发生互动行为,用户做出交互式动作,虚拟物体会立刻进行信息反馈。构想性是指VR技术可以激发用户的好奇心,用户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行构建文本。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它能够塑造和重组人的感知能力。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受众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阅读新闻内容,仅凭文字和音视频不能贴切地感受到新闻内容所描述的真实环境和气氛。在沉浸式传播的语境中,用户不再是与传播内容分割的他者,本身也成为内容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媒体技术产生三维立体图像给用户营造出一个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种传播方式能给用户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受众变为目击者,新闻报道将获得新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4],较之于其他传播方式,VR新闻传递信息的效率更高。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即新闻要具备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是学界普遍认可的理论。VR新闻的出现拓展了新闻的载体形式,在媒体实践过程中也对新闻价值产生了影响。
(一) 新闻真实性:全景+互动,用户主导的真实性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基础。在传统媒体时代,受制于新闻载体的特性(版面、时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新闻选择的影响。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出现后,发布新闻信息的难度降低,审查新闻信息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民众的媒介素养不足,造成大量的虚假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强烈冲击了新闻的真实性。
VR新闻的出现给新闻的验真提出了新的可能。虚拟现实技术为用户提供了虚拟的感官体验,这种体验对于正在使用产品的用户来说和真实的客观存在没有区别,用户不但能够感受到视频中的场景,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处理信息,对场景做出实时不同的反应。媒介的角色被弱化了,用户的观看不需要媒介的引导,打破了新闻产品原有的线性结构,形成开放的对话环境。媒介只能成为内容的提供者,用户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用户如何思考,都取决于用户自身。在这种语境中,媒体必须将新闻场景新闻事件的全貌呈现在用户面前,供用户观看,这就要求媒体向用户提供的新闻产品必须是完整的、合乎实际的,否则就会造成用户使用时的不真实感。VR新闻的特征保证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不适用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载体。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