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采写高端人物的技巧分析

2019-01-15 20:02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一、采访前的准备

兵家有“不打无准备之仗”之说,采访前的准备十分重要。高端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准,而且经常接受采访,如果采访准备做得不充分,你不了解他所在的行业,他不会与你找到共鸣,很可能态度也会相对敷衍。要做的准备具体有:

1.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例如他的籍贯、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主要成就和奖项等。这些可以事先从侧面,从资料中,从提供线索的人那里问到或查到。

2.翻阅有关采访对象的报道。高端人物一般都不是第一次接受采访,可以先看看别人是如何报道的,突出对方的什么特点,文章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了解这些也便于和对方打开话匣子。有的高端人物自己也写过一些自传之类的文章,如果有的话也可以成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3.了解高端人物所从事的行业,这样才能促进沟通。比如笔者在采访美国医学博士陈刚之前,先对肝癌、慢性乙肝、病毒量等医学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与陈博士聊到一块儿去。又比如在采访黄陈宏之前,就看过有关他的报道与资料,知道数字化转型是他的重要理念,于是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了解。

4.采访高端人物,即使不列提纲,也要对采访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一般以时间顺序进行采访,重在写出人物的先进性和典型性。

5.有条件的话,可以采访高端人物的亲朋好友,让采访对象更丰满。直接采访高端人物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有条件、有时间、有机会,在采访高端人物之余,也可以采访了解他(她)的人。例如笔者在采访科学家顾臻时,就采访了他的妈妈,了解到他父亲身患重病对于他立志攻克疾病难关的推动作用及他小时候努力学习的故事。

二、采访时的技巧

俗话说:“七分采访三分写”,采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有技巧的。尽管对方在某领域造诣很高,但记者采访时要有不卑不亢的气势。这点很重要,不要觉得自己矮了三分,这样提问也没有自信,要站在平等的位置上采访高端人物。而且笔者采访过很多人物后发现,越是高端人物,越谦虚、有礼,没有架子,所以完全可以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采访中进入直面人与人沟通的环节,是历练自己的时候,这时候要具备一点心理学、社会学、沟通的艺术等。采访高端人物时,对方的举止言谈、性格神情、嬉笑怒骂、兴趣爱好、对你问题的反应都是笔者们采访时需要观察的。观察后你可以根据对方的反应及时调整提问内容。

观察中特别不能忽略细节,因为细节描写能增强现场感。在人物专访中,把采访现场和生活中捕捉到的人物的动作、音容笑貌等细节加以再现,会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人物更活灵活现。

有人说,记者的全部生涯就是一个提问者、聆听者和记录者,可见提问很重要。会不会提问,会影响到被采访对象对记者的评判与直观感受。由于采访对象不同,提问方式也因人而异。在采访中记者常用的有启发式诱导法、含蓄点拨法、间接探问法等。笔者在专访高端人物时,多采用直接切入式的提问和情感交流式的访谈。有的高端人物,他尽管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成就,但不一定善于言谈,有时候你问一句他回答一句,甚至就一个“对”字作答。记者要学会打开话匣,找到被访者愿意开口的话题、他关注的话题谈起,再次回到同理心,换位思考,站在他的角度想问题,自然能找到切入点和话题。

比如笔者在采访一位美国医学副教授时,他就属于对于自己的领域很熟悉,但不擅长与人沟通。于是笔者除了对他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外,采用引导式提问法,在谈到研究过程的辛苦时让他举具体的例子,他便说有一次做研究太投入,外面下雪了都没发现。还有一位挪威的女科学家,由于没有接受过采访,她比较拘谨,笔者问一句她答一句。于是笔者一直在引导她聊具体的研究成果与故事,这才得以完成3000字的人物稿。

对被访者说的第一句话很重要,最好能一下子拉近与被访者之间的距离。比如笔者是借海中校庆的机会得以采访原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裁兼党委书记王锡清的,于是自我介绍的时候加了一句:“我也是海中的,我们是校友。”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利于打开话匣子。

提问后,记者要始终认真倾听采访对象的回答,除了低头记录,还要与对方有眼神交流。哪怕还有想问的问题,不要贸然打断对方,先让他自由发挥,然后再另外提问。同时还可以从对方的回答中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刨根问底,以免错失良机。有些被访者善谈,记者要见机行事,巧妙地把话题再拉回来。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