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媒体“多兵种”助力陇南精准扶贫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徐睿看到新华网无人机飞手团队记者王生元通过无人机拍摄的文县天池,就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徐睿说:“我从来没有发现,原来文县这么美。”王生元是在中国记协去年组织的“强四力 助攻坚”新媒体陇南扶贫报道活动中拍下了那张照片,此次活动不仅留下了一张张陇南的美景图片、一篇篇陇南发展产业的报道,还通过新媒体“多兵种”的精准宣传,助力当地的精准扶贫。
围绕陇南行采访活动,中国记协近日举办了新媒体陇南行报道交流研讨会,中国记协党组书记、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孝汉说:“陇南行是我们增强‘四力’的一种途径,也是探索新闻扶贫的一种新的尝试,这次报道活动虽然已经告一段落,但是扶贫报道还在路上,尤其是对陇南的扶贫报道还要有后续。”
强阵容 展现传播力
“陇南行是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组织的全部由新媒体人员参加的集中采访活动。”据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陶韬介绍,中央新闻单位新媒体记者一行,深入甘肃陇南宕昌县、武都区和文县3个县区的8个乡镇开展调研采访。一个星期里,通过1900多个“冒热气”的报道和1.7亿的阅读量,记者们将陇南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介到全国,将陇南群众的艰苦努力和显著成绩传递到全社会。
本次采访集中了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国务院扶贫办“两微一端”、新华社现场云、新华网无人机、中央电视台短视频、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经济日报》在抖音和快手的运营账号、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新媒体手段,报道了陇南武都区油橄榄产业、河口镇新农村建设、碧口镇何家湾精准扶贫等15个主题。
传播效果在此次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人民日报微博直播的“油橄榄加工!你餐桌上的美味,正助力这里健康脱贫”,阅读量达295万,直播观看量33万次,人民日报客户端同步首屏发布,直播参与人数达151925次。新华网无人机共航拍图片、视频1393幅/段,其中新华社客户端采用稿件《甘肃陇南:天池美景醉游人》单篇稿件阅读量超过40万。《经济日报》在新闻客户端、中国经济网发布720度全景新闻,有超过300个微博转发,制作多个角度的短视频,累计播放点赞评论量超过2600万。
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客户端由人民网承办,人民网记者宋晨说:“这次深入陇南采访的几篇报道,刷新了国务院扶贫办客户端此前的阅读量纪录,说明新媒体原创作品在脱贫攻坚战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强配合 体现大练兵
本次集中采访报道,前方报道组就是一个媒体融合前线指挥部,实现了跨单位的素材共享、多平台的新闻融合、前后方的制作联动。
新华社无人机拍摄的素材成为采访组的公共资料库,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平台同时向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新媒体提供直播的视频信号。
王生元说:“此次陇南行处处都体现出了一个‘融’字。如新华社记者李佳巍、张钟仁生产的图文会结合航拍图与视频第一时间在现场云和新华社客户端发布,同时航拍图片和视频还会放到交流群里形成资料库,以供其他媒体择优选取、及时发布,体现了即时性、海量性、共享性,具有多媒体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
强脚力 注重扎基层
陇南行活动中,既有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也有年轻的新媒体记者,他们踏踏实实的脚步是扎根基层的最好证明。李佳巍说:“为什么‘强四力’里面会有一个脚力,就是为了4个字——感同身受。我们只有真正感受到老百姓和当地一线工作人员的难和苦,我们才能够把这些情绪内化到我们的稿件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传达他们的情绪,发出他们的声音。”
“钢铁侠”是光明网最新打造的全媒体报道单兵设备,此次“钢铁侠”首次出京,下乡进山,两名记者轮流背负着30多斤重的采访器材,所到之处都会引起群众围观,也会成为当地媒体报道的热点。他们的系列直播视频场均超过百万次观看。
为了做好本次报道,光明网“钢铁侠”多信道直播平台记者王恩慧和他的同事是所有媒体当中携带设备最多的,他们除了带有“钢铁侠”多信道移动直播平台之外,还带了全景相机、VR视频摄像机、单反相机、移动云平台、稳定器、遮光板等。王恩慧说:“我们过安检托运行李的时候,打开了两个大箱子,当时安检人员还问我们是不是剧组拍戏的。在碧口镇采访的时候,由于车没有办法开进去,我和我的同事两个人背着‘钢铁侠’设备徒步进山到达了采访地点。”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