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

2019-02-28 19:1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2018年11月2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348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5件,一等奖62件(含10个新闻名专栏),二等奖98件,三等奖183件。这些作品体现了全国新闻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过程中的成功探索。也是记者在“走转改”活动中辛勤劳作的结晶。

笔者从获奖作品中挑选出消息、通讯、评论各1篇进行赏析。这些作品主题重大,立意深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小切口洞察大变革。通过赏析,试图帮助新闻从业人员丰富新闻写作理论知识,提供学习范本,激励新闻从业人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把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精品奉献给伟大的时代、奉献给伟大的人民。努力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强做大做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撑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走转改”,创新思维出佳作

——评消息一等奖作品《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

刊登在《珠江晚报》2017年5月11日要闻版上的消息《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在第28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最高奖一等奖。这篇消息除题材重大、内涵丰富、生动感人外,从新闻采写上来看,它有如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赞赏。

一是打破惯性思维大胆创新。在各行各业高喊“创新”的今天,媒体人面对的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信息传播技术加速迭代,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个月”。创新思维越来越成为媒体人安身立命之道,不创新,就落后,不创新,就永远会慢人半拍。要么被逆袭、要么被淘汰,这就是现实。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我们媒体人必须时时刻刻想着如何打破惯性思维进行创新。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勇士,因为他大胆尝试,吃前人所未能吃、不敢吃,从而创新了人类食谱。对新媒体产品,我们要及时尝试,善于运用到我们自己的作品中去。

100多年前,法拉第在展示圆盘发电机时,有人问他,这东西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什么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20多年里,有许多技术一开始被看作“玩具”,最终成为颠覆性的工具和应用。媒体人一定要保持开放的思想,保持危机意识,打破思维惯性,用警觉、超前、开放的眼光关注传播领域的一举一动,敢于大胆尝试。这篇消息的两位作者,在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终接头的海量报道中,另辟蹊径,以记者现场穿越海底隧道的最新事实为由头,引出“二次精调”这一鲜为人知而又惊心动魄的创举。这不能不说是记者打破惯性思维,进行大胆创新的胜利。

二是背景材料运用得当。现在新闻传媒上有部分新闻受众看了听了不知其所以然,弄不懂,缺乏应有的深度,其传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有:其一,新闻为求短而不加背景材料;其二,以为自己清楚,别人也一定清楚;其三,以为从前的报道中已交代过背景而不必再交代;其四,前方记者和后方编辑相互依赖,都不主动介绍背景;其五,一时情况不明,难度大,找不到有关的背景材料。任何一条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新闻报道要正确反映新闻事实,常常就需要介绍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新闻背景也是一种事实,它虽然不属于新闻事实本身,却是可以用来说明、映衬新闻事实的。

高明的记者在消息写作中一般不直接发表评论和议论,但自己的观点又必须表明,因为新闻作品都无法回避倾向性。那么如何做到既是客观手法,又能体现记者的判断和倾向呢?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巧用背景是一种极好的方法。中外记者都在不断地利用背景的这种作用,通过选择、组合、强调、分析、解释等方式,将观点“藏”在背景之中。《创造港珠澳大桥的“极致”》一文的记者,在这篇消息中使用背景材料对新闻事实进行补充、说明、分析解释是很得当的。如文中写的:

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是世界最长的海底深埋隧道,沉管总长度5664米,由33节混凝土预制管节和1节12米长的“最终接头”组成。其中,“最终接头”所采用的“小梁顶推”技术和装备为自主研制并属世界首创。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