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上社交,礼多人不怪(云中漫笔)
“懂礼仪”,这句话绝不只适用于现实生活,虚拟网络世界也需遵循。“最反感的微信好友”刚刚上了热搜话题,网络社交礼仪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随着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的出现,用户的社交方式有了崭新的变化:从以往的见面打招呼,到现在足不出户就可联通异地网友。线上社交正日趋常态,网络社交礼仪也变得越发重要。
当前,互联网上并没有固定的社交礼仪范本,但网友集思广益,不断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网络社交行为。以微信为例,包括有话直说,不轻易找人点赞、投票、抢票、砍价等;不要直接发起视频聊天请求,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否方便接听;能用文字尽量不用语音;不把群聊当成私聊小窗,以免影响到其他群成员感受等。不难看出,令人反感的网络社交行为都有一个特点:忽视了人际交往的边界,打扰到了他人。试想,假如这些行为发生在现实交往中,也会被人“拉黑”。
网络是虚拟的,但网线背后的人是真实的。实际上,对于一个网络社交平台,沟通顺畅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使用者。线上交流的确打破了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但网络交流毕竟不像面对面沟通直接。见面谈话,双方的语气、表情都能一目了然,肢体动作、语言状态都能及时反馈信息。而网上交流,更易产生理解偏差。为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人们更要重视网络社交礼仪,“礼多人不怪”。
另外,也不用刻意将网络社交与现实社交区别对待。社交平台上的好友关系和现实的社会关系多有重叠,他们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你有多重视现实中的社交关系,就得多注意自己在网上的言行举止。客观来讲,网络社交就是现实社交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在网上,如果不注意基本的礼仪修养和底线,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网上社交,人们不仅要在“克己复礼”上多下工夫,还要有包容心。每个人的社交习惯不同,在了解了对方的“雷区”后,尽量包容和规避。比如,明知道对方对“哦”“呵呵”等网络用语有负面理解,那就要提前避讳。当然,还有专家认为,身处网络语境中,要随时跟随网络文化动态来调整自己的观念,不落后于潮流,也是社交礼仪水平的体现。
由于网络社交行为缺乏严格的把关、互联网本身又具有高度开放和共享的性质,网络社交环境下的信息及行为方式势必良莠不齐。要想塑造健康的网络社交生态环境,光从个人层面加强道德修养、礼仪规范的约束还不够,还需多方努力。对平台而言,要对使用者有“明文规定”的交往礼仪引导;在国家和社会层面,对于一些有违法倾向的社交行为,需立法加以规范。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