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宣部组织召开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开启了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这对新闻单位提升队伍素质、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方式方法、教师资源配备、教学考核评估等方面都需要新理念,进行新实践,结合新闻舆论工作的实际和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人员教育培训,推动教育实践工作落细落实。
“脚力”的培训:走近“群众”,强调“实践”
脚力,就是行走在路上、着力在基层、聚焦在一线。新一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大部分是从校门到单位,缺乏这方面的培训和历练。这次“四力”培训中的脚力培训,应该更贴近群众,更强调实实在在的锻炼。
多开展体验式、参与式的培训,提倡“走出去”,到群众当中去,了解群众需求,在群众中接受培训和锻炼。比如,新入职编辑、记者培训班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蹲点采访训练”,由指导老师带领,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区,拿出几天时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文章,在实地采访中感知风云际会、了解现实问题。
突出培训的“实践”环节,一方面要求学员多参加实践,可以设计“我当一天xxx”的活动,进行体验式培训、互动式教学;另一方面,可以邀请一线的记者多上讲台,分享新闻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启示,还可以邀请在各行各业基层工作的同志讲讲自己的故事,帮助编辑记者深入认知社会,通过小切口认识大时代,丰富他们的社会经验。
“眼力”的培训:突出“政治”,瞄准“战略”
眼力,就是看得准、看得深、看得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观察事物时需把好政治方向,具有战略思维。
目前,主流媒体的编辑记者普遍年轻,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把握上还需强化训练。这次“四力”培训中的眼力培训,应该把讲政治当作根本,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方面进行精准培训。比如,可以用形势报告会的形式给编辑记者讲大局,讲国内外形势,讲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潮;可以列出宣传报道“不讲政治”的负面清单,进行警示教育和典型教育。不仅要培训事业身份的编辑记者,还要培训市场化运作的所属媒体企业员工,以政治家的要求来办报、办新闻网站、办媒体企业,坚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一条底线。
关于眼力的培训,还要培养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战略思维与能力。大到国家的发展布局,小到媒体的发展趋势,培训都应有所涉及。比如,可以开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领域知识的培训,增加与媒体融合发展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编辑记者了解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全新特点,探讨全媒体时代创新的发展路径。
“脑力”的培训:思考“历史”,务求“辩证”
脑力,就是想得全面、想得周到、想得深刻。最重要的是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发展中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历史地、辩证地思考问题。新闻报道容易表面化、肤浅化,只有多用脑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科学全面地揭示真相、明辨是非。
这次“四力”培训中的脑力培训,要突出历史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回溯历史、细观当下、做好前瞻。比如,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国际关系、军民融合、中美贸易摩擦、5G发展等问题进行分析研讨,帮助编辑记者理清新闻选题的来龙去脉。同时,还要培养新闻舆论工作者认识、掌握规律的能力,尤其是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可以在培训中邀请主流媒体和现象级媒体平台负责人介绍经验,开展相关论坛,帮助编辑记者领悟规律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关于脑力的培训,还要在培养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辩证思维上下功夫,帮助他们全面看问题、用“两点论”看问题。可以尝试引入“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等训练,增加提高记忆力、判断力、逻辑分析能力等的培训课程,采取团队协作方式,共同完成思维训练等任务;可以尝试在培训中加入围绕相关问题的辩论、研讨环节,采取辩论赛、小组主旨发言、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编辑记者全面认识问题,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把握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
“笔力”的培训:瞄准“受众”,聚焦“创新”
笔力,就是笔头要硬、表达精彩、妙笔生花。现在的笔,不只是传统纸质媒体的笔,还包括一切媒体形式的创作,要求新闻工作者有“两把刷子”“十八般武艺”,成为全媒型人才。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