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提升主流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
媒体公信力是媒体所具有的赢得公众信赖的职业品质与能力,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的重要标尺,也是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存在的基础。没有公信力,就谈不上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甚至有可能误导舆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守正创新,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公信力价值凸显
多元传播时代,只有提高主流媒体公信力,让党的声音成为定音鼓、压舱石,才能在众声喧哗中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掌握话语权,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这也是摆在当代主流媒体人面前的历史考卷。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作为省级党报,江西日报社有责任有条件,在巨变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在提升公信力上更进一步、更高一筹。
时代呼唤主流媒体的职责坚守
互联网环境下舆论生态的突出特点就是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宽松不代表随意解构,价值多元不意味着没有主导,越是表达高度自由,越是需要极具公信力的主流声音。时代需要主流媒体发出严肃、理性、专业的主流之声,营造“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舆论生态。比如,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全国两会、党代会及省两会、省委全会等重要会议,无论有多少自媒体以何种形式发布何种信息,社会依然期待由主流媒体生产的新闻作品来“一锤定音”。近年来,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江西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火热实践等重大主题,江西日报社一次次承担起区域主流媒体的舆论担当,讲好了江西故事,传播了江西好声音。
媒体自身需要品格重塑
关于主流媒体的定义之争,业界一直没有停过。但无论从哪个维度进行解释,主流媒体都应是具有强大影响力、覆盖面、权威性以及公信力的传播载体。其中,公信力毋庸置疑是最核心、最本质的标志。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主流媒体的形式、形态、传播渠道和呈现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其核心的本质始终没有变,也不会变,那就是坚持公信力建设,坚持以理性的态度、主流的坚守、“社会稳压器”的定力,生产有品质的新闻产品,不仅要创作有高度、有情怀的新闻报道,还要打造互动性强、贴近性强、趣味性强的新媒体产品。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江西日报社打造的H5产品《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仅6天时间总阅读数就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实践证明,越是处于不断探索、不断变化的时代,我们的主流媒体越应该守正创新,以品格重塑的姿态传递不变的价值,在信息传播中体现敢于担当的意识、家国天下的情怀和履职尽职的坚守。
受众呼唤品质新闻
快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趋势。这导致当今的舆论生态中,从一条热门微博到一篇“10万+”文章,从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到一段短视频,每一次观点表达都可能是一次价值出口。互联网提供的海量内容,容易将真正有效、有价值的信息淹没,驳杂事实难以构筑认识基座。公众对媒体产品的诉求,已经不仅仅是“想知道什么”,更包括对信息的解码,在分析与理解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形成看法。因此,无论信息获取习惯怎么变化,公众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作品的追求是永恒的,而且近年来这种需求越来越高。自2009年起,江西日报连续九届十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在最近揭晓的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中,江西日报社又有5件作品获奖。受众对江西日报新闻品质的肯定,不仅源自“走进现场、多源求证、反复核实”的优良传统,还来自其紧跟时代、推陈出新的深度挖掘。今年6月起,江西日报倾力打造专版《一线观察》,鼓励记者编辑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采写一批折射社会生活广度、人文思考深度的高品质新闻。这些报道有思考、有故事、有高度、有情怀,积极回应了受众的期待,也赢得了读者的认可。
“信者行之基”,建构媒体公信力要把握好“四个维度”
主流媒体之所以成为主流媒体,是因为其影响力强、覆盖面广,生产的新闻报道可能影响社会对于重大问题的认知、带来重大社会变动、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建构主流媒体公信力必须把握好“四个维度”。
发挥权威信源的独特优势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