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共话三农】农业兴百业兴 乡村“花样”谋振兴
央视网消息: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过去的40年,农村改革星火燎原、波澜壮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农业产业在发展中取得可喜成绩,特色农业产业兴起,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 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
数字背后,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成果真正走下了农田,也走上了你我的餐桌。上世纪80年代,为缓解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我国开始建设“菜篮子工程”,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40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生态不断调顺,也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进一步调优,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创新发展衍生出的新型经营主体、设施农业、新兴业态等,加速了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2017年,江苏省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科技支农强农富农的意见》,以加强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同在去年,山东农科院启动实施“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腾飞行动、山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推广了一批制约农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
百花齐放 特色产业托起“振兴梦”
用科技重构农业为特色产业赋能,促进乡村发展的“接二连三”也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科技是手段,产业是基础,特色是卖点,将乡村的特色产业开发出来并高效的卖出去,是振兴乡村的重要路径。要在产业振兴热潮中保留个性、百花齐放,则是这些年来各地都在深入探究的“生意经”。
2018年,河北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质强筋小麦、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98万亩、265万亩,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68.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广东省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有望到2020年建成3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旨在用差异化推广、全域化部署打造高质量产业品牌,形成发展合力。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40年前,还只有“桑枣人家近”的山东大枣,现在提起红枣,食客们可选择的还有新疆和田枣、陕西狗头枣、山西板枣、甘肃临泽小枣……我国国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且潜力巨大,这些年各地依托优势资源、瞄准市场,让特色产业发展的更“特”、更细、更多。
农业兴百业兴,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助推农民增收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迅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入新阶段。40年来,各地依托优势资源,借力现代科技,围绕产业兴旺下功夫,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文/肖斐)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