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以创新驱动推进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12-17 04:52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以创新驱动推进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研习科技创新重要论述

  高红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强调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科工)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技术创新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强调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坚持把技术创新放在创新工作首位,狠抓“五个新一代”和“四项基础技术”创新,推动基础性、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拓展及产品研发,掌握了一批又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了一批又一批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产品,创造了我国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圆满完成一系列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科研任务,一系列大国重器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的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航天事业是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的重要支撑,唯有自主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关键产品,才能赢得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以商业模式创新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路径,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核心理念,创建我国首个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构建和涵养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的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为推动我国新一轮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中国制造业改革发展承担了重要责任。

  实践证明,高科技人才只有走出“象牙塔”,高新技术成果只有从文件柜和展览室走向市场,才能不断提升高技术产业化发展和协同发展能力,才能走好“将成果转化为产品”“将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历程,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以管理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航天科工以管理创新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搭建企业专有云和公有云平台,大力建设“智慧企业”平台,集聚航天科工内外部创新资源,推动制造资源深度协同和共享。作为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航天科工将“双创”作为一项事业,建立了专项政策鼓励干部职工“在岗创新、在职创业”,引导并帮扶社会“双创”项目近5000个。探索形成了培育期、孵化期、加速期,创意池、种子池、产品池的“三期三池”内部“双创”推进模式。推出了设备精灵等一系列市场前景广、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新项目。

  实践证明,管理创新是跟随性的保障支撑,能够放大技术创新对于提升生产力和改善生产关系的作用。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国防建设、国计民生

  航天科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求,努力做到以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中国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落实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主动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着力开展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瞄准部分产品“性能不变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50%以上”的创新目标,努力发展导致技术换代的原创技术,导致产品替代的颠覆性技术,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用户更加便捷地分享中国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果,为实现和平利用太空美好愿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