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沼气之父”生命最后一年只为办成3件事
日前,成都晚报记者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端说:“这有一万元钱,老伴交代由你们捐赠给那些学沼气的贫困学子。这是他生前最后一件没有完成的事。”
来电话的叫汤瑞华,她老伴叫任元才。任元才,85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沼科所”)高级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沼气之父”。
几个月前,记者第十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任元才。他躺在病床上,吸着氧,眼周皮肤肿得发亮。吸氧机在一旁用力地发出“呼呼”声。
因为听力下降,任元才大声地对记者说,“我估计剩下的日子不多了。过去一年,我捐献遗体的事已经落实,3.6万元党费也交了。”顿了顿,他压低声音说,“还有最后一件事想麻烦你们,我希望帮助年轻有能力的贫困学子。钱,都准备好了。”
记者追踪发现,在生命的最后一年,被前列腺癌等多种病症折磨的任元才,一直在为办成捐遗体、交特殊党费、捐助贫困学子3件事忙碌奔波……
捐遗体
患癌10年成奇迹
要捐出遗体为医学作贡献
任元才前半生都在全国各地奔走,修建农村户用沼气池,辅导上万名农村沼气技术员,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8项,国家级“七五”攻关课题2项。沼科所科研处处长张敏介绍,1984年任元才作为第一完成人,编写了《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标准图集》,无偿向全国各地推广。当时,全国范围约有1000万口沼气池按此标准修建,任元才因此获得了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任元才在患癌后的10年里,长时间待在医院病床上,但他闲不下来,一直琢磨再做点事。
2017年10月,医生告诉任元才,“一般人像你这么重的病,拖不过几年。你坚持了10年,简直就是奇迹。”听后,任元才想自己的身体说不定具有医学研究价值,“能够为医学事业尽一份力,何乐而不为?”
捐献遗体,成为他要完成的第一件事。
担心家人不接受,任元才先把这件事告诉给了忘年交——沼科所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李晞。李晞的父亲李绍中是一名记者,曾于1974年在人民日报发表报道《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代替柴草和煤炭四川省许多社队采用土法制取和利用沼气》。该报道刊发后,立即引发全国各地来四川学习沼气的热潮。任元才被李绍中大力宣传沼气事业的做法感动,经常主动与李晞交流,一来二往,两人成了朋友。
李晞对任元才的决定一点不惊讶,“他真正崇尚科学,爱社会、爱人类。”
任元才不知道捐赠流程,四处打电话咨询,但病情越来越重,2018年4月走不动路了,这件事还没办妥。夜不能寐的他决定告诉家人捐赠遗体的事。
“死在战场上的人,连遗骨在哪里都不知道,捐遗体至少还能知道你走之后在哪里。”出乎任元才意料,全家人并没有反对他的决定,老伴汤瑞华还让儿媳何婷帮助他落实此事。
此后,任元才几乎每天都打电话给何婷,询问进度。6月,何婷将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的遗体捐赠登记表拿给他。任元才认真地填了表,最后专门写道:希望自己带癌生存的遗体能为医学作最后的贡献。
任元才在逝世15天前去了一趟李晞的办公室,“遗体捐赠的事情办妥了,没有牵挂了。”李晞在纸上写下“任老加油”,任元才看后摆摆手,“加不动了。”
交党费
出了名的“抠门”
却主动交3.6万元特殊党费
一定要赶在2018年之前,把3.6万元特殊党费交给组织。他这样做有3层意思:一是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二是庆祝沼科所成立40周年,三是为纪念自己入党61周年。
2017年11月,任元才拨通沼科所党务干部蒋鸿涛的电话,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我很吃惊。”蒋鸿涛听说,任元才是出了名的“抠门”,出门在外一元钱的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怎么一下子要交这么多钱?
挂掉电话,任元才仍不放心,坐上电动轮椅,一个人从沼科所职工宿舍到办公区找到蒋鸿涛,“我老了,不知道如何交,我是真的很想为党组织再尽一份力。小蒋,你帮帮我。”才挂断电话,就见到了人,蒋鸿涛意识到,眼前这位老人是认真的。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