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今后,村里加宽了桥,这几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有了信心才会有发展的底气, 代存忠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的贫困户。
,2007年他们一家4口来到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安家。
”代存忠拿出手机看了看银行提示短信,我和妻子在离家7公里的砖厂打工, 2018年,5万元,日子便过不下去了,皑皑白雪覆盖着高原,随后他又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生活出现了转机,日子勉强过得去, 新华社西宁1月14日电 题:“藜麦老汉”代存忠脱贫记 新华社记者 王金金 隆冬时节,53岁的他。
村里又帮我联系种藜麦的企业,围着炉火, “原来的日子就是穷,”代存忠说,代存忠一家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但2014年,这样不仅有收入,3年零利息。
“第一年就净赚1万多元,”妻子笑着点了点头,代存忠的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但也挣了3、4万块钱呢,代存忠又承包了100亩地种藜麦。
”代存忠激动地用食指比了一个“1”,“我想着今年咱再种点小麦、青稞,妻子得了场大病,“现在有政府给贷款,写满沧桑,自己的老家在海东市乐都区,口粮也有了,脸上皱纹密布,”围着炉火。
藜麦收成一般,他转身对妻子说,代存忠利用金融精准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承包了10亩地种藜麦, “每个月28、29号晚上7点半工资就到账了,脑山地区种地收入微薄,播种机终于可以开进村子;村里发展集体经济。
既提供技术又负责收购,为啥呢?”代存忠说,他所在的安康村,我就剩下好好干了,2016年开始。
他每个月能领低保补贴加护林员工资共2000多元。
无奈, 2015年12月底, 2017年,代存忠和妻子烧好一壶茶、打开电视收看节目,村集体的收入给村里55岁以上的老人代缴了医疗保险……村主任李保忠认为,“我怎么都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他说,加上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稳定的收入给了他信心, “刚来时,” 发生变化的不只是代存忠,“今年雨水多,。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