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三亚3月10日电 (记者 王晓斌)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完成历时121天、航行17000余海里的西南印度洋热液科学考察航次(下称“TS10航次”)科考之行。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
在去年11月10日开始的“深海勇士”号TS10航次中,“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下潜作业62次,平均水中作业时间9小时15分,平均水下作业时间6小时13分。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史单航次下潜作业次数、中国载人深潜史年度下潜作业次数、中国载人深潜史单月下潜作业次数等多项纪录。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图为接船人员为科考队员献花。 骆云飞 摄
“TS10航次是中国载人深潜器第一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深潜科考航次。”“探索一号”船长刘祝介绍,TS10航次邀请了国内外10家单位、总计30名科学家及媒体人员参加了本航次下潜作业,其中包括3位分别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巴西圣保罗大学和法国马赛地中海微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航次期间,三位外籍科学家作为右舷科学家,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分别完成了2个潜次(共计6个潜次)的下潜作业任务。
当天在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局三亚基地码头,“探索一号”靠泊后,“深海勇士”号被缓缓移到船尾甲板,接受接船人员的注目礼。
“看看潜水器表面的刮擦痕迹,就能窥见此行的艰难。”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研究员汤国伟说,“深海勇士”号此行多在地质环境复杂多变的洋中脊热液区海底作业,热液场林立的烟囱体对驾驶潜水器构成不小的挑战,“你看这一侧螺旋桨的损伤,就是在海底机动的时候,吸入的烟囱体物质造成的。为此我们在有后置监控的情况下,又加装了一个后置超广角摄像头。”
3月10日上午,“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 骆云飞 摄
“采集了400余件热液硫化物和基岩样品;获得了近5000份热液大生物样品;获得100余份不同温度与底物的筛选培养物;首次确认断桥热液区尚处于活动阶段;首次在龙旂热液区附近发现了超基性岩的出露。”TS10航次首席科学家彭晓彤总结道,“本航次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载人深潜运维能力大幅提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已经将深海潜水器这一大国重器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彭晓彤表示,“深海勇士”号正在大国重器向大国利器转变之路上从容前行。(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