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知识 懂技术 会经营
太仓 新型职业农民在成长(经济聚集·会后探落实①)
开栏的话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参加代表团审议,就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造等发表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等,也为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路径。
路径已定,重在落实。即日起,本版推出“经济聚焦·会后探落实”系列报道,围绕“三农”、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等领域,通过记者实地走访,观察各地在具体实践中的经验做法和思路,敬请关注。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有力支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深耕现代农业。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68.79%的新型职业农民对周边农户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平均每个新型职业农民带动30户农民。
新型职业农民从哪儿来?如何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对地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江苏太仓,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正逐渐发展壮大,为太仓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难题——
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
太仓常年稳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作为工业强市,为何会那么早启动大规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闻铭负责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已有多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他陷入了沉思。
得益于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太仓早在2012年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凸显出来。“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当时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年纪大多在50岁以上,农忙季节劳力短缺,农业劳动力‘兼业化、老龄化’现象较严重,等这些人老了,谁来种地?”闻铭说。
双凤镇农技站副站长丁新红对此也有担心和思考。他说,虽没具体统计过,但镇里40岁以下的农民屈指可数,种地的基本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年纪大的农民既不愿接受,也接受不了,所以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
城厢镇东林村有2200亩水稻田,在村上农机库房里,各式农机设备琳琅满目。今年68岁的本地农民王林生是一名老拖拉机手,说起前几年的情况,他直摇头。“老机械淘汰了,引进了很多新机器,按钮多,上面都是弯弯曲曲的外国字,别说去操作,光看着就头大。”
技术和理念都在更新,农村人才缺口很大。“在这个大环境下,如何种好地又考问着太仓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闻铭说,近年来,太仓开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培育——
学到真本领,单位抢着要
在东林村口的田坎上,堆放着一捆捆用白膜包裹住的秸秆,一辆农用拖拉机正展开摇臂,将秸秆包“抓”进货车。走近一看,驾驶员原来是一位小伙子,名叫单祎轶,是一名“95后”,“这些秸秆经过科学处理后,将用来喂羊。”他说。
2017年6月,单祎轶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东林村合作社农场,成为这里的一名拖拉机手。“农村工作比我想象中要辛苦得多,忙的时候凌晨3点就要起床从家里出发,前往田间进行施药作业。”
刚来时,也有人背后议论:“大学生什么行业不好干,非得当农民?”但单祎轶有自己的理解,他说,“我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每天都与先进机器打交道,干的都是技术活,所以也很有自豪感。”
早在2013年和2014年,太仓市就联合农业院校,在全国首次采用定向委托培养方式开展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两期共招收了206名农业委培生,单祎轶便是其中之一。
学到真本领了,用人单位都抢着要。在太仓市举办的几次招聘会上,这些农业委培生都被“一抢而空”。工资也不低,底薪大多超过3500元,交齐“五险一金”,还有年终奖。单祎轶算了一下,2018年,除去五险一金扣除部分,他一共拿到了6万多元。
“农村人才需求太大了”,太仓市农业农村局科教信息科科长王鸣伟感叹,两期共招收了206名学生,目前有185人在农业岗位(包括一线生产、村务管理等各种岗位)。“效果很不错。”他说,到2020年,太仓计划再培养200名农业委培生。
但即便如此,规模还远远不够。除了定向培养以外,太仓市还以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