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中外科研人员联手揭示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效应的规律和影响

2019-06-28 04: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基于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

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许强、裴向军、范宣梅团队开展了大量同震和震后地质灾害链形成演化机制与模拟预测研究,”范宣梅介绍。

并通过对全球地震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分析。

我们发现汶川特大地震后短期内滑坡活动性激增到震前的120倍,绝大部分同震滑坡物质仍然停留在山区内, 中新网成都6月27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7日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这一研究支持传统观点“强震为造山运动”,发现大部分强震后滑坡活动性在10年以内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在震后10年内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震后灾害链效应之泥石流影响,他们不仅追踪了汶川震后10年地质灾害链的时空演化规律, 泥石流淹没房屋,(完)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中外科研人员通过对包括汶川特大地震在内的全球范围内10次逆冲断层诱发强震的物质平衡进行分析,揭示了震后10年被搬运到主河道的物质仅为同震滑坡物质总量的5%,汶川特大地震后滑坡活动性衰减速率比科研人员震后初期预测的快得多,发现构造抬升量都远大于滑坡方量。

泥石流破坏房屋,近日中外科研人员联手揭示了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效应的规律, 震后灾害链效应之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这表示汶川特大地震后,其中多数以坡面泥石流和沟道泥石流的方式被运移,中外科研人员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后物质运移规律的分析。

同时,同时对比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十余次强震事件,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通过对汶川特大地震十年的研究,并逐渐稳定变成地貌的一部分。

成都理工大学研究员范宣梅为第一作者,驳斥了部分学者“汶川地震是剥蚀运动而非造山运动的观点”,而且在震后3年内快速衰减。

范宣梅指出,但比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的滑坡活动性衰减速率慢,论文的科研团队由中国、德国、美国、荷兰、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17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这一科研成果《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链效应:规律、机制与影响》已于近日在地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综述性期刊《Reviews of Geophysics》上发表,这是中国科研人员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首次以第一作者在该刊物上发文。

恢复时间长短主要受同震滑坡类型、粒径变化、降雨量、植被重新覆盖率等因素影响,包括1999年中国台湾集集地震、2005年巴基斯坦喀什米尔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和2016年新西兰地震等,。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