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强基计划”取代高校自主招生

2020-01-19 03: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强基计划”取代高校自主招生
  教育部遴选36所高校开展试点,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1月15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简称“强基计划”),明确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以“强基计划”取代。

  强基计划遴选了36所高校开展试点,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3月份高校将发布招生简章。录取上,计划将改变此前自主招生以学生申请材料为依据和“降分录取”的做法,而是将考生高考成绩作为重要依据,将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折合成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其中,高考成绩的占比不得低于85%。

  3月底前发布“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计划显示,起步阶段,“强基计划”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招生程序上,3月底前,试点高校发布年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4月,考生网报;6月,所有考生参加统一高考,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参加学校考核的名单;7月4日前,高校组织考核;7月5日前,公示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计划指出,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须参加统一高考。

  今年起原有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

  2003年,教育部开始启动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工作。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称,自主招生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录取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

  “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问题。”该负责人指出,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必须加以解决。

  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强基计划”将以高考成绩作为入围依据,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引导中学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解读1

  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校自主招生中存在申请材料造假、高校提前“掐尖”等问题,这次强基计划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明确高校考核要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等,体现了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同时,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并将以往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改为“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科学性与公平性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自主招生政策实施16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表示。

  解读2

  有助于高校个性化选拔

  根据强基计划,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但此类考生亦需参加统一高考,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据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将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认为,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的改革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强基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更好地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正义,有助于高校个性化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又能针对性地确保国家战略领域的后备人才储备。

  解读3

  强调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当前,不少学生选择专业时盲目追求一些看上去前景好收效快的热门专业,科研领域也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这些问题受到越来越多诟病。

  而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