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夕照寺笼罩在夕阳里。在它背后的一条小巷,人群熙攘。梁萍正带着她的“百宝箱”巡视。箱子不大,但里面一应俱全,有铲子、抹布、废纸、垃圾袋,还有急救药品。
梁萍有时走到楼门口,会下意识地先看看灭火器还在不在、过没过期,出了楼门,看见小区里有乱停的共享单车,她会一辆辆搬到街面的停放位置。铲子是用来铲路上的狗粪或其他脏物,铲起后倒进随身的垃圾袋,扎紧袋口扔进垃圾桶,顺带拿出抹布把垃圾桶上的污渍擦干净。
梁萍是东城区龙潭街道夕照寺社区的一名老党员。自2017年4月起,她多了一个新的身份,夕照寺西里的“小巷管家”。
她还记得,去年4月25日,龙潭街道向全体居民公开招募小巷管家。她对照着要求逐条看:年龄18岁到75周岁、精力充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中共党员优先。自己正符合条件,于是就报了名。
作为“街巷长制”的延伸和创新,东城区龙潭街道率先启动“小巷管家”试点。
201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背街小巷最能体现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2017年12月13日,刘跃明(左一)与街巷居民蔡阿姨(右二)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在街巷内巡视了解情况。刘跃明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市场东巷街巷长,责任街巷总长204米。图/新华
“吹哨人”
2017年3月底,时任北京市长蔡奇在长安街南北邻近区域密集暗访,随后他提出,“要把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建立‘街长’‘巷长’制。”
“街巷长”由街道的处级干部、科级干部以及骨干力量担任。根据街巷的长度等实际情况,一条街巷可以设2名及以上街巷长。
“街巷长”的职责,是及时解决日常巡查中发现的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例如,专业作业队伍、执法部门都要在街巷长处报到。对短期内不能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要报街巷长办公室,并跟进问题办理。
目前,在区级和街道层面都建立了街巷长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街巷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对街巷长开展培训、考核和评优等工作。
但是在推进街巷环境整治任务中,部分街道社区发现,仅依靠“街巷长”,在发现辖区环境问题、跟踪反馈居民需求等方面存在短板。特别是社区作为街道联系居民的“中转站”,在街巷长制“条”的工作运行体系中,缺少“块”的工作层面。
东城区委副书记、区政协主席宋铁健指出,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好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与民众自下而上参与有机结合的问题。
于是,“小巷管家”诞生,主要由地区居民、辖区单位职工等社会多元主体认领。
据了解, 截至2018年9月底,北京市所有街道已经建立“小巷管家”队伍,目前,该市共有小巷管家3422名。
而截至6月底,北京市已经完成了街道层面的“街巷长”设置,区级总街巷长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街道(乡镇)总街巷长由街道(乡镇)主要领导担任,街长一般由处级干部担任,巷长一般由科级干部担任。
作为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街长、巷长以及“小巷管家”本身没有执法权、行政命令权,主要是做沟通反映、协调督促、穿针引线的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前台”。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吹哨,呼叫“后台”部门来“报到”。
事实上,无论是“街巷长”还是“小巷管家”,都有一个更直白的称呼:“吹哨人”。
赋权
所谓“吹哨”,就是吹集结号。
2017年1月,为了治理金海湖镇多年来屡禁不止的盗采金矿、盗挖山体、盗偷砂石等事件,北京市平谷区开展“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试点,要求乡镇“吹哨”后,各相关执法部门必须在30分钟内报到。
平谷区金海湖镇党委书记韩小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以前也曾数次搞过联合执法,但由于职责不清,造成联而不合,“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