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她们是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60年后再聚首

2018-12-17 15:1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乐清日报记者 金龙江 徐琴微 黄小双 文 郑剑佩 摄)五位老人拿着老照片回忆青春岁月。12月15日,尽管外面寒风阵阵,乐清市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里却是暖意融融。经过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一个多月的多方寻找,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和亲属失联60年后,终于重相逢,喜相聚。

  当年风华正茂的姑娘,再聚已是白发苍苍,虽事隔一甲子,当年共同的美好记忆很快将她们拉回到那一段奋斗的青春岁月,她们对着老照片,有说不完的话。10名拖拉机手中的5人已离开了人世,他们的亲属也来到现场,见证这难忘的时刻。

  女拖拉机手现场求助

  拖拉机是上世纪特殊的时代符号。上世纪50年代,乐清县相关部门曾组织全县10名优秀妇女学习驾驶拖拉机,陈松妹、傅玉英、陈贤娥等十姐妹学成后,成为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由于她们身处乐清各地,拖拉机手训练班结业后,十姐妹就各奔东西,渐渐失去联系。

五位老人及其他女拖拉机手的家属团聚合影。

  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是乐清市政协成立的首批11个委员工作室之一,也是温州地区第一个以单位名称命名的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了各类新闻为民服务活动,设立网络平台接受求助、咨询和建言,推出了“委员e帮”栏目更好地倾听百姓心声,关注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困难。

  11月10日,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开展大型广场公益活动时,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之一、北白象的陈松妹老人赶到活动现场求助,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帮她完成心愿,找到已失联60年的其他姐妹,在有生之年再聚聚。

  据陈松妹老人介绍, 十姐妹中,她与清江的傅玉英、乐成的陈贤娥还有联系,而有几个人学习结束或淡溪水库建设完成后就一直没有联系。她曾尝试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乐清日报全媒体连续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开篇乐清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寻找失联60年的十姐妹的报道,浙江新闻客户端点击量超过32.9万+。一时间,带着时代印记的乐清首批女拖拉机手成为热门话题。

  寻人过程艰难曲折

  60年岁月沧桑变迁,加上有效信息有限,而当年培训时间只有短短20天,没留下档案资料,十姐妹相处时间也不长,她们中的一些人的名字已记不清了,住址也没有,寻找困难重重。

  根据陈松妹老人回忆,当年乐清县买了一辆苏联产的DT14女式拖拉机,因此在全县各地挑选了十名妇女参加拖拉机手训练班。

  政协乐清日报社委员工作室人员因此首先想到找乐清市妇联、市档案局,但均没有找到相关历史资料。

  虹桥镇的叶女士通过乐清日报新闻热线提供线索,报道中的叶中花是她的姑姑,曾是一名女拖拉机手,根据她提供的线索,又找到了虹桥的另一位女拖拉机手朱知凤,遗憾的是,两人都已去世多年。

  根据提供的有限信息,大荆那边好像有拖拉机手还健在,记者及时与大荆镇取得联系,经大荆镇工作人员的多方寻找,终于找到了金冬领老人。老人现住大荆镇荆东村。据金冬领老人介绍,另一名叫陈冬妹的拖拉机手是湖雾人。

  当时与金冬领老人电话联系时,记者说的是普通话,老人听不懂,老人讲的又是大荆方言,两人沟通了好久。当记者隐约听到老人说自己有一张站在拖拉机边上的合影时,顿时兴奋不已。通过多次与金冬领老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收到了金冬领老人保存60年的照片,它定格下十姐妹在拖拉机训练班结业时的那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看到这张带有时代印记的照片,记者百感交集。

60年前的老照片。

  这张珍贵的照片,在采访寻人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刊发在11月21日的乐清日报上,看到老照片后,虹桥的叶先生一眼就认出了她的妹妹叶中花,叶先生第一时间收藏了乐清日报。

  有一名女拖拉机手是城南街道市岭村人,该村驻村干部看到报道后,第一时间加入寻找女拖拉机手的队伍,他遍询村干部,均无人知晓。后来,记者与市岭村老村妇女主任虞桂英取得联系,及与村里老人多方比对,记者还拿着老照片给虞桂英和家属辨认,终于确定该村唐金媚正是要找的拖拉机手。可惜的是,老人已去世多年。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