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春运故事:梦想照亮回家的路

2019-01-25 18:0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梦想照亮回家的路

  光明日报记者 訾谦 王忠耀

  今年49岁的刘建国,在广东省深圳市经营着一家小餐馆。1993年他离开家乡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来到广东,一步一步奋斗至今。

  初到深圳,刘建国住在五六平方米的铁皮房。为了生存,他啥苦活累活都干过,每天睡眠不足4小时,但仍然精力充沛。“这里劳有所得,有付出,就有回报。”他回忆说。

 

  “当时,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来到广东务工,和千千万万外出打工的人一样,我特别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衣锦还乡。”刘建国说,“这20多年间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令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改变,还是每年的春运。”

  据刘建国介绍,刚来广东时特别想家,每天心里都暗暗盘算,无论回家的路有多曲折,无论经历多少千辛万苦,一定要回家过个年。

  “过去火车票非常难买,春运时,在寒冷的站前广场一等就是一晚上,不像现在,躺在床上拿着手机就可以买到需要的车票。而且当时的火车速度很慢,我过年回家经常要坐30多个小时的硬座。”刘建国说,“如今高铁通车后,时间缩短到仅需5个小时,中午坐上车,晚上就能到家了。”

  春运被喻为“史上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全国春运看广东,因为毗邻港澳地区,珠三角一直是全国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地区。”中国铁路总公司客运部主任黄欣以前在广铁集团工作,是一名“老春运”。

  据黄欣介绍,改革开放之初,中国8.3亿劳动力资源中,有5.9亿在农村。伴随着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接纳了这股庞大的进城务工流。“东莞当年通过加工贸易起步,吸引了大量来自中西部的农民工。现在东莞近千万城市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近8成。”

  在外辛苦一年的务工者,都盼着春节全家团圆。

  回首历史,1984年,春运成为春节期间全国性大交通的“代名词”,铁路、道路、水路、航空等各种方式运送的旅客都纳入春运客流,客流量猛增到5亿多人次。1994年,春运旅客发送量突破10亿人次;而今年,更是达到了29.9亿人次。

  “在‘百万民工潮’‘千万务工流’冲击下,广东铁路春运客流一直呈跳跃式上升,每五年增加500万人次,从1978年的800万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5420万人次,40年增长近7倍。”广州铁路局集团党校教授、铁路运输专家金一兵说。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腾飞的背后,是这些最平凡的劳动者在往返城乡的迁徙潮汐中迸发出的无限力量。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在不远的未来,高铁网将向“八纵八横”迈进,到2020年,中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铁3万公里;到2025年,我国高铁将达到3.8万公里左右;到2035年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现代化铁路网。同时公路交通也将打通边远山区道路交通“最后一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更加完善,2020年综合交通网总里程约达到540万公里。

  “未来春运,在质上一定会实现飞跃。交通供给不平衡、城乡倒挂现象逐步改善,未来的春运体验会更精彩。”金一兵说。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