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列车售票员的“退”与“进”

2019-02-04 21:00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新春见闻)列车售票员的“退”与“进”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题:列车售票员的“退”与“进”

  中新社记者 杜燕

  “算盘、剪刀、浆糊,这些曾是工作必须的工具。”在铁路售票岗位工作34年的康顺兴感叹,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中国铁路售票服务不断提升,售票员们越来越退居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之后,日益走向旅客,以更温馨的服务让每一位旅客平安上车,踏上归家之旅。

资料图:火车站售票大厅。中新社发 陈骥旻 摄

  1985年,结束4年军旅生涯,康顺兴进入北京站,开始售票员的工作。

  “头一个月背规章制度,熟记运行图,业务学习得十分扎实。”终于穿上胸前缝着“售票员”三个字的制服,他才发现,每天10个小时基本就在一间格子里度过。

  当年可谓“一票难求”,即便平日里,售票窗口前也排着长队。对此,康顺兴称,一方面因为当时的铁路运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因为当时只有窗口售票且售票过程繁琐。

  上世纪八十年代,火车票是长约4厘米、宽2厘米的小硬纸板,那是一种批量预制的卡片式常备车票,俗称“硬板票”,印有发站、经由、到站、有效期、席别、等级、票价等信息。

  “每天接班之后,要迅速在铅字堆里找出日期,出票时在硬板票上以打压方式注明乘车日期,再以盖章或贴纸条的方式注明车次。”

  贴纸条比较常见。“当年只能预售三天的车票,卖出去一张,就撕下来相应的一张小纸条贴到硬质票上。”康顺兴称,快的话5分钟卖出一张票,要是卖套票至少10分钟。

  “售票员须打得一手好算盘,业务纯熟,才能把票卖对。”康顺兴那时一天最多能卖500来张票、1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联网售票开始。售票员在40秒即可打出一张粉色纸质局域网票。

  2008年,北京南站正式启用,中国第一列高铁列车从这里发出。同时,蓝色磁制车票开始广泛使用。

  这一年,康顺兴来到北京南站,成为售票车间副主任,“一人一天能卖约2000张票,总价超过27万元。”

  随着网络购票的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购买车票。不过,早些时候,人们需到车站来取票。每逢春运期间,康顺兴就和同事们增加取票的自动售票机台数。

  “如今,刷身份证、刷脸就能进站,无票时代已经来临。”康顺兴感慨,前20年的变化加在一起都赶不上高铁开通以来这10年的变化快。

  站在南站大厅,他指着售票窗口,如今都是高大、透明的玻璃窗口,旅客与售票员面对面交流;售票窗口是众多的“全国列车窗口”“军人优先窗口”“爱心窗口”等等。

  在他的记忆里,上世纪八十年代,售票窗口高30厘米、宽20厘米,售票员只能看到从交付孔洞里伸进来的一只只手;售票窗口按照线路分为大东北线、京沪线、陇海线等。

  康顺兴表示,铁路的延伸和速度的提升,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车票的迭代,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

  他和同事们现在除了最基本的售票、改签、退票等业务外,更多的是为旅客提供咨询等服务。

  今年春运期间,他制定“首问负责制”并提出“上岗一分钟,标准六十秒”的工作要求。

  他称,34年来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变迁,但不变的是“一切为了旅客服务。”

  今年春运期间,北京南站预计发送旅客482万人次,同比增长7.4%。从2月1日开始,北京南站迎来客流高峰,日均发送旅客超过16万人次。2月4日上午,站内依旧人流如织,全天预计发送旅客8万人次。

  “这些都是赶在除夕回家团圆的旅客。”康顺兴称,千方百计为旅客解惑答疑,提供更温馨的服务,“让每一位旅客安心、安全踏上归家的列车。”(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