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3600米的关角隧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境内,是内地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
资料图:关角隧道。中新社发 钟欣 摄
1982年通车的老关角隧道全长4.01千米,为了进一步缩短进藏时长,2007年开始建设新关角隧道,2014年通车的新关角隧道全长32.69千米,天棚站到察汗诺站的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为现在的20分钟。
今年55岁的吴瑞青是青藏铁路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天棚桥隧养修工区工长,1984年,未满19岁的他就来到关角隧道做桥隧养修工,35年来他确保了关角隧道乃至青藏铁路全线的安全运营。他不仅是老关角隧道的最后一任桥隧养护工长,也是新关角隧道的第一任桥隧养护工长。
像吴瑞青这样专门负责隧道养护工作的桥隧养修工们,被称为关角隧道的“守护神”。
“我已经连续十几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春节了。”工作多年的吴瑞青早已习惯了春节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我们的工作很特殊,工作岗位上必须一年365天都有人值守,不仅是春节,其他节假日也很难保障,我们通常是连续工作一个月,休息一周时间。”
吴瑞青每天的工作就是对两条隧道、5座桥梁和12座涵管内的设备、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因为新关角隧道由两条分离式单线隧道组成,所以需要检查的隧道总长度有60多公里。每年春运,是关角隧道气温最低的时候,由于隧道内洞常年渗水,所以隧道内洞经常挂着巨大的冰柱、冰锥,我们需要通过除冰来避免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
“最初在老关角隧道工作的时候,条件特别艰苦,每天的工作全靠双脚走,当时往来的火车也不多,火车的速度只有每小时30公里,现在每天有50趟货运火车和20趟客运火车经过,火车时速也提高到了每小时140公里。”吴瑞青介绍,春运期间因为客流量的增加,经过关角隧道的火车也随之增加了3趟。
关角隧道的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5摄氏度,一年四季都需要取暖,冬天最冷的时候隧道内外的温差高达40摄氏度,一年四季都需要身穿厚重的工服,“隧道口的温度最低,越往里走温度越高,大温差很容易导致我们感冒,有一次我持续感冒了一个多月。”对吴瑞青来说,感冒早已习以为常。
在极度高寒缺氧的环境下工作,吴瑞青每一次进入隧道都需要携带氧气瓶,“可以说我们的工作是冒着生命危险进行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天窗点’内工作,也就是在两列火车经过的空档期内工作,这个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工作。”
吴瑞青的父亲1955年从山东来到青海支援大西北的发展,随后在青海成家立业生下了他,“今年92岁的老父亲已经回山东老家了,这是我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的最后一个春运,正月初十我打算回老家探望父亲,希望退休以后的每一天都能陪伴在家人身边。”
吴瑞青即将要离开他工作了35年的工作岗位,虽然有不舍,但更多的是欣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么多年来我培养了不少优秀徒弟,看着他们一个个长大,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对工作也能做到尽职尽责,我也就放心了。”(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