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昨宣布撤销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其导师陈浥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钱报专访《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张月红,她对学术剽窃问题有长期研究
“翟天临”们,少上一门学术诚信课
本报记者 俞任飞
19日,北京电影学院公布了对翟天临的调查结果:撤销2018届博士研究生翟天临博士学位,取消陈浥的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据北京电影学院的最新通报《关于“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调查进展情况说明(二)》,学校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与学术仲裁委员会认定,翟文“存在较为突出的学术不规范、不严谨现象,存在学术不端情况。”
而在上周,翟天临已就学术不端行为道歉,宣布退出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相关工作,并配合学校的一切调查。
这位刚刚在春晚登台的“打假警察”,如今却在 “学术打假”中倒下。通过网友和媒体的曝光,不仅其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一篇学术性质文章,甚至连硕士毕业论文都涉嫌抄袭。
钱江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张月红,她对学术剽窃和抄袭问题有长期的调查和研究。
她指出,翟天临事件映射出,学术诚信教育与论文写作规范的“缺课”。
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学术不端
“事情曝光后,我本想亲自考证原文后再做判断。”但由于翟文《谈电视剧<白鹿原>中白孝文的表演创作》已于2月10日从中国知网上被撤下,张月红只能作罢。
最新调查对翟文进行了鉴定,认为该文中的部分论述是翟天临基于个人表演经历的阐发,但其中关键表述“使用了其他专家的观点,但未做引用注释说明”。
根据网友上传的知网检测报告截图,张月红认为,翟文所抄约39%的内容为“观点”或我们常说的“思想”搬用,而未对复制内容做“引号”标识和文献引用,就有抄袭的嫌疑。
张月红进一步介绍,“目前,国际上对学术不端的定义范畴,其内涵与外延界定,尚有争议。”但据2018年的一份22个国家对学术不端类型的国际调查中,所有反馈均将FFP(篡改、捏造和剽窃)共识为学术不端行为。而鉴于抄袭行为的多样性,作者署名不当、同行评议不正、医学伦理底线等尚处在学术道德或学术不当的规范的讨论中,类似翟天临的行为,至少够得上“学术不当”的标准。
“本来他(翟天临)从亲力亲为的角度阐发白孝文这一角色,这篇论文该多么有看点。”除了为翟天临遗憾,张月红也为近年来频发的学术不端行为感到担忧。
论文撤稿原因最多的就是剽窃
作为《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前总编,尽管近年来中国作者大多已趋自律,但在多年前,张月红也遇上过不少学术不端者。
如她展示了几份退稿说明,其中有因非原创而被退稿,甚至有完全复制他人文章的。
以学术抄袭为例,她向钱江晚报记者总结了几种最常见的抄袭现象:重复发表、团队或自我抄袭、原搬作己、拼凑成文和随意摘用。尤其是思想抄袭, 如将他人推导的公式与图表视为己有,将外文翻译文献视为自己的创意,即使引用文献也是有意回避的“透明引用”。
事实上,学术道德问题正成为中国作者在学术期刊撤稿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科学工程原理》曾经刊文,依据美国引文、数据库检索平台Web of Science的网站统计,分析了1997年-2016年间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其中被撤稿件有834篇。在撤稿缘由中,占比最高的是剽窃,为31%(258篇),其下还有19%为造假(160篇),12%为伪造同行评议(100篇)。
“昨天,我收到了国际同行一篇文章,题目很刺眼。”张月红提到的文章题为《剽窃:正在成为中国教育者的资源》,文章强调了三点:一、中国是科技出版产量最高的国家,也是因剽窃撤稿最多的国家;二是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在中国的上升对中国研究人员声誉不利,并可能导致学术期刊退稿率提升;三是加强诚信教育,尤其是对大学及研究机构学术不端的严惩,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2010年,张月红就曾在《自然》上发文,因“中国某期刊检测出31%的投稿中有抄袭现象”的标题,而陷入学界关于剽窃的争论之中。
当时,《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首次引入CorssCheck反抄袭软件,对投稿进行重复性审核。结果显示,在2008年到2010年间的2233篇投稿中,涉嫌不合理抄用或抄袭的投稿确超过三分之一。
至今,张月红依然坚持自己发文时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中国对抄袭问题的重视与行动。”
缺一门“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课
翟天临也让张月红想到了自己年纪与之相仿的女儿。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