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评论:一线城市不是年轻人唯一选择

2019-03-22 07:3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一线城市不是年轻人唯一选择

  日前,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泰安市政府联合开展编制工作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开始公示,规划中提出“济泰共建大省会,打造成为省会城市群的先行发展区。”这是莱芜并入济南市之后,济南市向“强省会”建设迈进的又一个关键节点。

  对山东省来说,让济南市的首位度提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可以被看作山东省内城市发展格局的大变化。但从全国来看,类似的“强省会”建设早已不是新闻,武汉市、成都市、西安市、兰州市等省城在各自省份的首位度都在不断提升,资金、人才和资源不断向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聚集,早已是一个大趋势。

 

  这个趋势在当前愈发强盛的城市化浪潮中,算是城市间竞争激烈化的表现之一。从历史上看,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省(区市)的城市化大致处于共同进步的阶段,除了上海这样早就有市场经济元素的大城市外,绝大多数地区都需要经过一个农村转向城市的“原始积累阶段”。而新世纪之后,国内城市之间发展差距变大,不同层级的城市规模出现了不同的发展轨迹,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而一些二三线城市也不甘落后,纷纷加入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

  这两年兴起的二三线城市的“抢人竞争”就是基于这种背景出现的,这是中国城市化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在一线城市格局逐渐明确之后,对二线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抢夺,则成为新一轮的竞赛。对当前的年轻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新的机会——既然留在一线城市的难度越来越大,选择“强二线”“强省会”来就业、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事实上,笔者身边已经有不少朋友选择了这条路——在一线城市打拼几年,积累了一些财富和资源,转而定居南京、成都、重庆、武汉等二线城市。但在具体选择上,则有更多现实与细节上的考虑。

  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潜伏期、繁荣期与稳定期,对年轻人而言,最好的介入期应该是城市的繁荣期,赶上了“风口”,人的能量与潜力也会被无限扩大。一个城市进入繁荣期,需要漫长的积累与扎实的准备,更需要有力的政策,这也就是所谓的“机遇”。

  比如西安市在长期以来都是区域中心城市,尤其是居住在西部的人会把西安看作一个位居中心的大城市,但它似乎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显现出很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近年西安的城市建设与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还发布了空前优惠的落户政策,大量年轻的毕业生纷纷选择落户西安,一大批投资者也趁势介入。这就是西安市的政策机遇,也是广大年轻人的人生契机,而且,相比同层次城市,优化人才政策的西安市显然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还有一种情况,属于城市发展的潜伏期,比如开始“强省会”建设之前的济南市,以及发展不够充分的一些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它们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的发展一度缓慢,但因为底子厚、基础好,一旦决定“做大做强”且有政策支持,就会迅速崛起。这样看来,年轻人选择这类城市落户、生活也不错。

  但问题的关键还在于,这些城市提供了优惠落户政策后,能否提供相匹配的就业与收入水平呢?换言之,虽然年轻人在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巨大,落户买房难度很大,但毕竟收入也比在小城市好得多,如果新崛起的二三线城市无法提供相应的物质回报,恐怕光靠优惠政策一时的刺激,也难以留住更多人才。

  一个城市的产业规模与经济结构状况,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大变化,面对提升经济水平与优化就业资源配置的问题,还需有长远的眼光。比如,在今天谁掌握了科技产业链的顶端,谁就将掌握未来,而那些高消耗、低产出的生产领域,必将逐渐被淘汰,那些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或“吃老本”的城市,也难以维持高速发展。与之相反,有些城市目前实力一般,但区域位置、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很好,符合未来发展趋势,它们就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潜力股”,去这样的地方就业、生活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说到底,年轻人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个人规划与城市发展的趋势,作出一个清晰的判断。我们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模式或者套路来安放每个年轻人的梦想,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成长路径不同,目标也不同,当自己在一线城市奋斗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妨想想在小城市的“麻烦”,换位思考与感知当下幸福的能力,或许是破解内心焦虑感的一大办法。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