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倒槽的影响,浙江长兴从昨天傍晚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水过程,今天早晨到上午的雨主要下在中北部,其中夹浦、龙山街道、水口、煤山等乡镇出现大到暴雨。从昨天到目前,最大雨量在龙山街道,达到166.7毫米……下面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关注最新的雨情及对市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9月17日12点15分,长兴电视台新闻频道开启临时直播通道,镜头对准“山竹”强降雨。
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中,9路记者分兵出击,“电视+新媒体”互动直播,以迅速、全面、准确的报道发布了长兴灾情。而从确定直播到正式出信号,只用了2个小时。
序曲:20分钟排兵点将,2小时直播就位
此次长兴强降雨并不是受台风“山竹”直接影响,而是受“台风倒槽”影响。9月16日晚,长兴县经过一夜大雨,部分乡镇街道出现积水,部分地区甚至爆发小流域山洪。
9月17日上午,长兴传媒集团总编辑王晓伟的朋友圈开始被各种大雨、积水、山洪所占据。上午10点,王晓伟在编委会周一例会上临时决定,以电视部为主导组建直播团队,中午12点15分,长兴电视台新闻频道将开启直播通道。
此时,大部分记者都已经外出有采访任务,长兴电视台便决定从其他部门紧急调派人员,临时抽调9组人员组成直播连线团队分赴全县受影响较为严重的煤山镇、水口乡、夹浦镇、小浦镇、太湖街道、吕山乡以及县防指等地。
仅20分钟,所有人员安排完毕,连线记者携设备离开单位,原本在外采访的记者则由单位司机前往采访地点送对讲机等设备。与此同时,直播导播开始撰写串词,并合理安排9组记者的连线顺序;制作部立即制作直播主持人背景海报、片头小视频、直播身份条及挂角;编单人员调整编单,开启临时直播通道;后勤保障协同到位。
上午11点30分,所有记者均按计划到达直播点位,导播间人员与主持人全部就位,开始测试直播点位信号情况。中午12点整,所有测试工作全部就位,演播间人员再次明确各项职责及遇突发状况时的应对。
中午12点15分,直播正式开始。
高潮:直播点击破万,短视频观看量8k+
在这次突发直播任务执行过程中,新媒体表现十分抢眼。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到,长兴传媒迅速组织编辑、美编、技术团队,30分钟设计页面和直播内容搭建,主视窗直接采用电视高清信号转码接入,实现台网同步并机直播;为加大网友互动和更全面的信息采集,长兴传媒特别开辟了滚动图文直播、暴雨来袭预告和网友互动栏目。
其中,滚动图文直播采用“图片+视频+文字”模式,全媒体记者在一线不断发回短视频和图片,各个乡镇联络员也不断发来抢险一线的救灾情况,第一时间将整个全县的受灾救灾情况播发出去。而编辑们则主要收集电视直播以外的信息,进行补充发布。
在网友互动栏目里,更不断有网友发来最新的爆料,经过核实后给予发布。通过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长兴传媒迅速分发到新华社客户端以及微信、微博等各类渠道,2小时的“电视+新媒体”互动直播及时回应了群众关切。
尽管由于天气原因,出现了4G信号不稳定等现象,原计划一个小时的直播在下午1点10分提前结束,但本次直播仍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直播主视窗同步电视直播,点击量破万;滚动图文直播传送现场图片120多幅,文字信息48条;精剪短视频,观看量8000+。此外,当天推送的微信《“山竹”倒槽,长兴连夜暴雨,多地被淹,接下来是高温+冷空气+停电……》,阅读量超5000次;长兴新闻网在网站头条、子栏目推送即时报道图片数十张。
和声:全媒体传播形成强大合力
从确定直播到正式出信号,只有2个小时——自2015年长兴传媒集团开启融合式直播以来,本次直播是准备时间最短的一次。
据王晓伟介绍,此次直播过程中,共调用了采访部、电视部、活动部、新媒体部、报刊部、广播部、综合部、制作部、技术部等多部门的力量。“分属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便全部到位,正是得益于集团式发展所形成的强大合力以及长期练兵打造的高素质直播队伍。”
作为全国较早建立的县域性全媒体传媒集团,长兴传媒紧抓极致、专注、口碑与快速,自2015年以来已策划推出大型融合式直播30多场,尤其是今年,截至目前已经推出12场融合式直播。
总结此次融合式直播的经验,王晓伟还谈到技术保障的充分到位以及直播过程中的随机应变。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