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时代立传:90后作家拒高薪返乡做乡贤短视频登上央视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3月5日晚,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第43集。节目播出的是江西省抚州市文昌里街区,历史上许多文人大儒或在这里为官兴教,或开设书院讲学,让一脉文风传承千百年,影响至今。
(图:青年作家 制片人刘骏文)
“乡愁是创作者灵感的源泉,文艺创作者通常都会从乡愁中汲取力量。我看完本集《记住乡愁》,记住了一个90后作家坚守在家乡弘扬文化担任《乡贤》短视频制片人,感觉到了90后文学创作者正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个群体也正在承担着文化育人的使命。这一集《记住乡愁》恰好给‘两会’献礼。”这是北京大学“90后”博士王渊看完第43集《记住乡愁》的感受。
(图:青年作家 制片人刘骏文)
节目一经播出得到社会良好反响。文艺家的乡愁是和人民密切联系的,全国政协委员李瑛认为,文艺工作者只有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艺术之路才能更远。同时,乡愁也留存在每一个心怀使命感的游子心头,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说:“家乡的发展很快,它成为了一座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作为一个创业者,应该投资家乡,助推家乡的发展。”
本季《记住乡愁》讲述的是才子之乡——抚州人文故事,因家乡的启蒙教育,出生在老街的王安石终身手不释卷,终成一代“通儒”;在家乡讲学育人的名儒陆九渊,提出“尊德性”“道问学”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学子产生深远影响;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的汤显祖,在文昌里创作出代表作《牡丹亭》,成为世界戏剧史上的不朽经典。自宋至清,抚州共走出了6名状元,2470名文进士。与圣贤相伴的老街人懂得见贤思齐的道理,同时他们也身体力行,把老街的精神发展、传扬。
(图:《记住乡愁》介绍刘骏文文学创作)
《记住乡愁》镜头中,一个青年的身影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1994年出生于抚州临川的刘骏文,他小学时和爷爷生活在一起。那时候十分顽皮,不喜欢读书。一次由于贪玩没有去上课,爷爷知道后把他关到了书房中。小骏文大闹了一会见没人理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爷爷的藏书上,这时他才发现原来爷爷收藏了很多书籍,一本有关临川历史名人的书,吸引了他。他那时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家乡竟然出过这么多的名人。从那以后,小骏文也喜欢上了阅读,常去翻阅爷爷的书籍,通过读书懂得了很多道理,他最感兴趣的是有关家乡历史与文化的书籍,同时,梦想着自己未来也可以成为写书的人。央视镜头下,刘骏文与爷爷一起翻阅《星火》杂志重温年幼时读书的日子。
(图:刘骏文与爷爷阅读《星火》杂志)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15岁,刘骏文在省级文学期刊发表作品;20岁时,被推荐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21岁,出版成长励志散文集《你要相信世界没有腐朽》;22岁,出版散文集《早安,低分贝的人》,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征文奖项。大学毕业时,刘骏文已经颇有名气,那时候他迎来了人生的一次抉择,割舍不下临川文化的他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做了短视频《乡贤》栏目的制片人,那是一档介绍抚州当代才子故事的栏目,旨在挖掘和推广当代的抚州才子,让才子们的乡愁情感可以被记录,也让他们的精神品德可以被传播。
制作《乡贤》栏目已经小有名气的他,在2017年又遇到一次抉择,一家企业想让他去做去管理工作,给的薪水是现在的3-4倍,并且工作也相对轻松。刘骏文内心确实有那么一丝的犹豫,希望像其他90后一样,有自己的业余时间,拿高的薪水,过更好的生活。但是,反复思考后,他还是放弃了高薪的工作。他想起了临川历代先贤,想起了自己采访过的每一个人物。他知道自己做的栏目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乡贤》栏目,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而他就是写书的人,他用他的笔和镜头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采写 王雪)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