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每天24小时“分秒拼杀”
浙江之声记者王娴在会场报道。
或许听众在电波中听见我的现场连线语气是柔和的、平缓的,但这背后或许是我各种的“穷追猛打”、各种的“蹲坐角落”、各种的“疾步狂奔”。
3月2日上午9点,我的“两会时间”从这一刻正式开启。
再次来到浙江代表团驻地,有些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熟悉,是这里的一花、一厅甚至工作人员,依然如初;陌生,是担心自己的状态还未同步调至最佳。
谁都不曾想,接下来14天的会期,自己和队友每天都跑出了百米飞人博尔特般的加速度。
作为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代表团的随团记者,文字、摄像、编导、联络人,这些岗位技能似乎你都得集聚一身。对于传统媒体踏上融媒体转型的当下,广播记者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
传统报道不可丢
作为历年全国两会的重头戏——人大会议开幕会,从自己的狂奔开始,要知道你多跑两步,就能在进场时超过3人,多上3步台阶,就能为你领到政府工作报告的机会增加那么一丢丢。今年的开幕会,除了感受了“代表通道”,还蹭了一把“部长通道”。从各式的“长枪短炮”中找到“生存空间”,也是极难的。在等待的过程中,一边调试采访机,一边蹲着翻看政府工作报告,划出重点,为当天的直播节目连线做准备。
“现在做记者真不容易,你看这小姑娘坐地上又得写文字,又得拍照,还得出镜……”听到这话的时候,当时有过那么几秒的不好意思,但转念一想,记者不就得豁出去,保证节目正常播出是新闻人的基本守则。从“代表通道”、主会场到“部长通道”,再到两会新闻中心发布厅,一环扣一环。或许听众在电波中听见我的现场连线语气是柔和的、平缓的,但这背后或许是我各种的“穷追猛打”、各种的“蹲坐角落”、各种的“疾步狂奔”。
作为浙江代表团随团记者,自然有责任讲好中国故事的浙江篇章,唱出浙江好声音,展现新时代浙江人民的“精气神”。开放日,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关注我的家乡。为了在当天的《浙江新闻联播》中让听众第一时间知道两会进程、开放日亮点,因为场地有限,自己只能“跪”着剪辑制作完当天的报道。等到报道播出,站起来的那一刻,腿脚早已麻木,但心里反而踏实了。
新媒体作品得霸屏
全媒体时代,新闻不仅拼内容,还得拼速度、拼创新。每年的“三八”妇女节,都和我省的女代表们一起过节。今年在驻地,得知浙江的女代表们要策划一场快闪——歌唱《我和我的祖国》,自己第一时间和前后方的编辑老师对接,写脚本、想串词并连夜找到快闪的发起人及几位女代表,挨个敲门、说明来意,进行视频采制,希望将这些“最美的人”通过视频完美展现。因为不能耽误当天的议程安排,这场快闪安排的时间较早。为了在众多专业的摄像当中,拍到属于自己频道的画面,一大早没洗脸就冲下了楼,抢好“机位”,人工摇臂“上线”。
一遍遍地试镜头、一遍遍地拍特写,尽可能多拍一些有效素材。制作播出完成后,也受到了相关全国人大代表及领导的肯定,以视频记录这一刻,有意义。
今年浙江之声全媒体团队再出发,用声音、文字、画面,全方位展示全国两会盛况。新媒体平台特别推出的“代表委员Vlog”“两会随身听”等板块,这些内容的素材提供许多都需要驻地记者提供。记得其中一期是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崔巍,录制完成看见成片后,她对视频非常满意并对我们的负责态度赞赏有加,自己也过了一把摄像瘾,尝试了无数的不可能。
访谈节目要出新
今年全国两会北京演播间,飞扬访谈节目《两会1+1》继续。11期节目中,人大组承担了每期嘉宾上线的邀请任务,确保节目保质保量。别看节目中,大家都已很“淡定”,但谁知道节目开始前,我们经历了啥。我们给自己有个定位——“楼道楼长”,因为每个晚上的楼道里,都有3个飞奔的身影。一次次地反复对接,一次次地递交节目方案,一次次地真诚道谢……有位代表甚至为了我们,直接在房间门口挂上了“免打扰”的门牌,她说,你们是我今晚最后一批接受采访的记者。听到这话,别说,心里真的暖暖的!
保持节目的新鲜度,除了让“老代表”说新话题,上线的嘉宾我们也尽量保持新鲜度,希望以新面貌带给听众、网友新感受。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