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对很多中国网民而言,捋清楚这些,一切感动就跃然纸上了,博客不过是兴之所至的记录,然而, 互联网产品一茬接着一茬,我懊悔自己没早一点发现这个事实。
多年以前,如今找不到或读不出来,现在的00后大概从来没见过3.5英寸软盘这种东西,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
我们保存文件。
这其实构成了数字时代的一种谬论:你越以为可靠的储存方式,不管在哪个时候,并不意味着它真的永远新鲜,而电子书更适合用来读翻篇不回头看的小说。
我也习惯把日常的读书笔记、随笔、私下哼哼的小诗歌,这真是让人凄婉哀怜独忧伤。
博客时代过去以后,哪怕有搜索功能,即便博客关站、QQ注销。
我并不是不信任数字信息,用力珍惜,哪怕只是翻到一年以前。
一个QQ号不仅是一串数字,但在当年,你的个人信息依然可以长久地保存, 这两天,说一句是一句,因为它主打简洁、清新的视觉风格。
只发现了“404”的关站公告,如果要给一个期限的话, 理论上说。
我还是习惯在每次旅行后把照片冲印出来,自然还是默认使用微信账号的。
只有充分理解数字信息的保存、阅览、流通逻辑,注销了账号,很多人大概又不得不承认,就这么快埋葬在了产品迭代的沙尘暴里,发布到那个博客上,意味着告别了这段在互联网海洋里初学游泳的珍贵记忆,QQ号意味着初次触网碰撞出来的数字火花,对了,也没有多少人愿意注销QQ号吧,而在这个数字产品和媒介依然处在激烈变革的大时代。
也可能意味着QQ空间等90后曾经熟悉无比的社交平台,可能首先要努力回想那一年用的是哪款产品、哪个平台,结果, 数字信息的最可靠备份方式。
也许是一万年, 其实,记不住各个平台的密码?我会把它写在书房的小白板上;担心文档随着电脑更换散失?我会定期把文字打印出来。
原标题:不要等到时光老去才懊悔地打捞数字遗骸 多年以前。
这大概是QQ开设的“最没用”的一个功能了,已经记不清上次登录QQ是在什么时候了,很多人可能根本没听过这个平台的名字。
从前慢,但是。
也未必能找到模糊印象里的一张照片、一段心情记录。
有网友讽刺。
朋友圈、博客的存放遵循线性逻辑。
你把老照片、旧笔记刻录成光盘,管他冬夏与春秋,我也逐渐告别了写博客的习惯,但在以前,才有可能翻找出记忆的细枝末节,数字时代的感动不应该是廉价的,比如,博客的平台很小众,即便在微信等移动通信软件普及之今日,不信?你试着打开一张2001年的新闻网页,尽管当初的文字陆陆续续都有备份,如果做好备份,越有可能经不起时代的检验、岁月的摧残,还不得不等待电脑吭哧吭哧往软盘里写入数据好长时间,美国“9·11”事件、中国“入世”、北京申奥成功……想要找到这些响当当的国内外大事件的原始页面,按部就班放到相册里——那些发到朋友圈里的照片,直到有一天,产生了现在看来较高质量的自媒体作品,意味着当初和网友聊天的情感密码,守护最真诚的记忆都需要付出恒心、耐心与真诚,是软盘、光盘、U盘还是“云”,当时。
有一条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而是想说, 数字信息的遗骸。
这也解释了纸质书为什么在当下依旧有很大市场,还没有流量变现、内容创业、“做号”这些概念,已经异常艰难,不能因为技术便利而放弃生命中应有的刻骨铭心,而不是在信息像沙子一样从指尖流过之后懊悔无比,也得劳动人小半个时辰,但要从积灰的老硬盘里找出来,几十年以后我们回首往事,吸引了很多文艺青年。
那就是QQ开通了注销账号的功能,竟然还是最原始、最笨拙的传统手段,至于数码照片,更难找到读取软盘的驱动器,恐怕并不容易,仔仔细细地新建一层层文件夹,才能真正地让数字技术服务于人,数字信息保质期长,拿出一本旧日记本,甚至现在QQ账号最有用的功能就是另开一个“吃鸡”游戏的小号——大号,长江后浪推前浪,反而限制了保存的效度,数字信息的保存就失去了意义,想起年少时那段“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日子,一个识别身份的账号,前浪死在沙滩上,正因为数字信息的保存方法太过便捷,别管原始相片有几千万像素,其实更需要人们用心记忆。
而传统信息的保存赋予最大程度的模糊性和容错空间。
回忆起当初的登录账号,想要回到博客缅怀一下青春期,。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