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燕帅 赵光霞 宋心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月25日共同在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0(2019)》。今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做客人民网,解读新媒体蓝皮书精彩内容。
黄楚新指出,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各个地方开展的轰轰烈烈。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第一,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应该做出当地特色。他说:“从去年开始,我们把目光瞄准了地市级媒体和县级媒体融媒体中心建设。在我们调研过程当中发现,有些地方做得很成功,比如浙江长兴,第一,他们做得比较早。第二,他们做得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特色在于,不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单纯当成一个媒体的发展,而是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成为一个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的模式,因为大家知道,在一个县里面,新闻信息只有那么多。县级融媒体建设如何打通信息最后一公里,应该是在政务方面发力。政务方面发力,就是我们如何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具有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和现在在内容方面的优势、技术方面的优势、人员方面的优势,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政务方面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我们把政务信息纳入进来,把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方面的信息也纳入进来,成为当地政府和当地老百姓了解本地信息、本地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窗口,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第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目前还不存在完全成熟的可以照抄照搬的模式。黄楚新表示,就调研情况来看,不同的地方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发展状况,人们对融媒体建设认识程度的高低不同,每个地方进展的速度,进展的程度也不一样。他说:“模式方面,我觉得不一定要追求高大上,每个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做出小而美,才能适合自己。融媒体中心不在于物理空间的大小,而在于它的本质、特性是不是发挥到最大,我觉得一个方面是多向咱们的中央级媒体学习,比如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另外一个方面多参照其他一些成功的地方案例,比如浙江长兴、苏州广电等等这些地方现在相对来说做得比较成熟,多学习、多走走,多看看,可以避免自己少走弯路。”
(责编:宋心蕊、燕帅)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