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碎片化阅读指的是以手机、电子书、网络等电子终端为主要载体的一种数字出版时代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的特点顾名思义,即阅读模式不完整、断断续续。随着这种阅读方式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类似“碎片化阅读致使人们缺少思考”、“浅阅读盛行”等话题一再被提及成为热点话题。站在碎片化阅读的实际践行者、受益者和未来可能的数字出版行业从业人员的双重角度,对这样一种阅读模式应该如何去认识、持怎样的态度,是否有可行性较高的解决方案,都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数字出版;数字阅读;碎片化;艺文;App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00-03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出版变革中诞生发展的一种全新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正以年轻和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市场中占领着越发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份额。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52亿,但与此同时内容低质、碎片化、抄袭等发展中的隐忧也日渐凸显[1]。在使用“「ONE?一个」”等艺文类App时,碎片化阅读的感受格外明显。因此从以此类App为代表的现象出发,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碎片化阅读在数字出版产品中的表现、碎片化阅读的优劣、数字出版市场上针对该现象的已给出的应对策略和建议与展望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数字出版中的碎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一)阅读内容载体发生变化
数字阅读时代,内容载体由纸质书转变为手机、平板等可移动终端,阅读内容的显示受到屏幕大小,内容数量(如微博限制字数)等影响,数字出版产品在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必然需要以最简洁的形式传递复杂的含义。尤其对于艺文类App而言,需要以更短小的篇幅、更精简的内容和更快的更新速度来抓住读者的眼球,并因此呈现出碎片化的样式。[2]
(二)阅读场景限制变少
互联网时代,任何场景都可能成为阅读场景。在纸质书时代,不少人就偏爱在马桶上看书,到了数字阅读时代,移动终端不仅取代了纸质书和杂志在厕所阅读中的地位,还将这种在零碎时间阅读的影响力扩大到了车站、地铁、课间十分钟等各种从前看似不属于阅读的场景之中。而研究表明,人在进行阅读活动时脑海并不是空白的,即时产生的阅读体验和留在脑海中的记忆,会立刻参与阅读活动,在阅读前后进行的其他体力和脑力活动都会对阅读效果产生影响。
(三)信息爆炸带来的浏览量使用户面对海量信息无从入手。
由于大数据时代处理信息能力的指数型增强,用户每天可以接触到的信息也变得难以选择。在信息的海量存储、快速投送中,用户往往失去了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和主题,在其中失去了辨别和筛选的能力,也会产生因走马观花而带来的茫然和失落感。这样的浮光掠影使用户的阅读常常浅尝辄止。阅读到、进入记忆中的信息也更加碎片化和不系统。
(四)阅读内容质量的下降
网络文学的发展使文学创作和出版的门槛降低,确实使许多文学创作者找到了大展拳脚的平台,也使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了难得的机会,如广电总局推选出的《南方有乔木》、《我们》等等。[3]但大量涌现的同质内容,不够成熟的审核和筛选机制,使大量内容质量不过关的作品流入市场。以至于使不少读者产生了:“越严肃的内容越要读纸质书”的观念。在电子阅读中跳读、略读都是无所谓的,并不会影响对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大量电子书的排版、校对流程缺失,导致章节错乱,错别字众多,乱码等现象也普遍存在屡见不鲜,都是导致读者在与阅读过程中得到碎片化阅读体验的原因。
二、碎片化阅读在数字出版产品中的表现
(一)碎片化阅读首先表现在数字出版产品所呈现的阅读内容的篇幅中
以App“「ONE?一个」”为例,其秉承的品牌核心为:“复杂世界里,一个就够了”通过每日更新一张图、一句话、一首歌、一篇原创文章充实内容,阅读速度较快的用户基本可以在10-15min之内完成阅读。
而微博、微信等数字出版产品虽相较于“「ONE?一个」”内容更加丰富,但其篇幅也在一定的范围限制之内。如微博字数限制为140个字,虽然现如今也推出了“头条文章”等超越字数限制的功能,但绝大多数用户依旧更倾向于常规的微博阅读。
(二)碎片化阅读同样体现在阅读时间的碎片化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