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完善相关举措,力争经济社会发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是当前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安徽日报》在近期的新闻宣传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组织策划,深入一线调研,推出六大系列报道,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实现“双胜利”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六大系列 激活生产
“《安徽日报》聚焦聚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政策的高度、发展的趋势上把握方向、梳理脉络,组织推出‘一线调研’六大系列报道,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措施成效的同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于近期的工作重点,《安徽日报》总编室主任项良新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道。
《安徽日报》着眼“战‘疫’生产”两手抓,推出“夺取‘双胜利’,经济如何发力”系列报道,稳预期、树信心;着眼“全面恢复、全面加速、全面激活”,推出“复工复产进行时”系列报道,报道安徽“四送一服”工作助推全省各地加快恢复生产秩序,以及解决复工复产难点、打通产业链堵点的最新举措;着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出“战‘疫’中的脱贫攻坚一线见闻”“抗疫情 补短板 促攻坚”两个系列报道,反映全省各地攻坚克难的举措和方法;着眼“抓紧组织好春管春播农业生产”,推出“抗疫不误农时”系列报道,描绘农业一系列扶持政策落地开花、春耕备耕如火如荼开展的生动景象;着眼“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推出“疫情催生的生产生活新变革”系列报道,为经济发展添动力、增活力。
深入一线 有的放矢
在系列报道中,《安徽日报》以问题为导向,派记者到部门、进厂矿、下田地、看市场,深挖细究生产、脱贫、消费等问题,力求听到真声音、发现真问题、找到真药方,寻找原因,把握趋势。
如“抗疫情 补短板 促攻坚”系列,选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方面典型,剖析扶贫中难解的疙瘩在哪,真脱贫、不返贫的关键在哪;“复工复产进行时”系列,聚焦企业用工难、物资运输难、产业链协同难、外经贸企业复产难、资金筹措难、防疫物资短缺这“五难一缺”,为政府优化服务、精准帮扶提供参考。
此外,据项良新介绍,聚焦具体案例,把问题说清说透,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是系列报道的亮点。如“战‘疫’中的脱贫攻坚一线见闻”系列,在蔬菜大棚中、扶贫车间里,看疫情期间“田间如何出,车间如何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夺取‘双胜利’,经济如何发力”系列,从订单看外贸现状,从重点工程开工看重大项目推进,解析现阶段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的重要性,出台重大举措的必要性。
3月30日,《安徽日报》刊发了题为《从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的报道,通过对企业开工、产业链协同、政策服务等多层面调查,用事实说明抢进度、补任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记者吴量亮谈到自己采写这篇稿件的心得时说:“‘复工复产有何最新进展?’‘此前企业反映的用工难、物资运输难、产业链协同难、外经贸企业复产难、资金筹措难、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坚持问题导向,我就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走访省内部分园区、企业和有关部门,深入一线了解第一手情况。”
“带着问题去一线,让采访调研更有针对性,以便‘有的放矢’。”吴量亮说。
挖掘故事 记录感动
《安徽日报》“一线调研”系列报道,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采编人员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中提升“四力”,提高了宣传报道质量和影响,产生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实效。
“记者深入一线,俯下身来体验,静下心来观察,让报道接地气,转变了文风。有的报道入情入理,如《从复工复产转向满工满产》重在全面调研;有的报道见人见事,如《“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故事》注重‘原声回放’,抓细节、抓对话、抓闪光点;有的报道求早求新,如《远程医疗:零距离共享“云”资源》《师生“云”上聚 打开课堂新模式》等,强化超前意识,探究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的规律特点,增强了经济报道的预见性、鲜活性。”项良新说。
3月29日,《安徽日报》头版刊登了记者范克龙采写的报道《“第一书记”的脱贫攻坚故事》。记者在采访中深入贫困地区,走进“第一书记”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捕捉到许多鲜活的瞬间。在这篇稿件的背后,充满了艰辛与感动。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