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农村发展坚守者申纪兰:我离不开西沟

2019-01-14 15:16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不是西沟离不开我,而是我离不开西沟。”上世纪50年代,带领农村妇女劳动的申纪兰因提出“男女同工同酬”而名扬海内外,她是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全国劳模。如今,年过九旬,申纪兰依然坚守着这片初心之地——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西沟村

  时间跨入2018年农历最后一个月,中国的北方已是深冬,西沟村总支委员会办公室里,申纪兰认真抄写着最近的新闻,这是她坚持几十年的“每日必修课”,“不学习就不知道外面的变化”。

  谈及变化,申纪兰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颇多感慨。西沟村地处太行干石山区,山连山,沟套沟,山是石头山,沟是乱石沟,“过去连路都走不通,现在大路大修,小路小修,修通路,迈大步,带领大家去致富”。

  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申纪兰去北京开会的路程,从过去的单程4天,到现在一天即可往返。

  西沟村的变化不止于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大幕,面对波浪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潮,申纪兰打破多年“吃大锅饭”的历史,带头在西沟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执行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大胆改革,最大程度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申纪兰还去到改革开放步伐较快的中国南方乡镇考察,回来后她提出“无工不富”,并利用西沟村本地优势,先后办起了铁合金厂、石料厂等,村办企业让这个“旱涝风雹年年有,庄稼十年九不收”的贫困村不仅能“靠山吃山”,还走出了大山。

  一组公开的数据显示,2000年西沟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30余倍。村民张买兴就是在这个时候,将自家“黑乎乎的窑洞”改建成小二楼。

  “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有所突破。”申纪兰的此番感悟来自于实践。

  2000年初,面对日渐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官方提出经济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经过几番激烈讨论,申纪兰最终关停了曾经解决当地经济落后和就业问题的铁合金厂、石料厂等污染企业。

“改革先锋”申纪兰应邀为长治学院作了题为《发扬太行精神 永葆劳模本色》报告。 韦亮 摄

  西沟村和中国多地一样,面临转型“阵痛”。期间,申纪兰通过学习、考察,对已存在的饮料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现代化管理模式,开发系列产品,积极与市场需求接轨。西沟村还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山西太子龙服饰有限公司等。

  正如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所说,申纪兰是西沟村的“主心骨”,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为西沟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纪兰精神”成为中国农村艰苦奋斗和与时俱进的象征。

  “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采访中,申纪兰多次强调。她先后担任过平顺县委副书记、山西省妇联主任、长治市人大副主任等职务,如今仍担任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不转户口、不脱离劳动、不拿工资,这些原则,她坚持至今。

  村民张买兴说,申纪兰在外面是“大人物”,但永远是西沟村的“申奶奶”“申大婶”“申大姐”。时至今日,申纪兰虽已过耄耋之年,村里哪家婚丧嫁娶,仍喜欢找她主持,“她在场,什么困难都不怕”。

  “西沟村、申纪兰”成为当地的两张名片。随着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西沟村正在深挖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小杂粮等绿色产业。

  郭雪岗介绍,西沟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打好申纪兰、李顺达(全国劳模)、西沟村“三个品牌”;发挥好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三张名片”的作用;打造文旅康养休闲、农副土特产加工、服饰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做好文化繁荣、农村管理、党建创优“三项工作”,“最终打造一个‘村庄建在林中,公园建在村中,群众住在园中’的美丽新西沟”。

  “西沟路径”正在成为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农村发展的缩影。

  初心不改的农村先进模范代表申纪兰说:“我还会在‘家里’(西沟村),跟大伙儿一起干。”(完)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