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18日表示,2018年,中国地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明显提高,主要体现为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升、震情跟踪研判成效显著、地震预警建设稳步推进等方面。
资料图:航拍地震现场。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中国2019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当天在北京举行,郑国光在工作报告中回顾2018年工作时作出上述表示。
他介绍说,地震监测能力方面,中国地震监测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在川西、西藏新建测震台110个,川西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2.0级,西藏3.0级以上地震监控区域显著扩大。地震速报时间进一步缩短,国内地震自动速报和正式测报的平均用时分别从2017年的3分钟缩短到2分钟、15分钟缩短到10分钟。同时,地震监测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地震监测管理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震情跟踪研判方面,中国地震局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开展震情研判,加强全球地震趋势预测,大幅度增加会商次数,会商机制不断创新,开放力度明显加大。综合运用多种地震预报技术,探索开展地震概率预报,取得良好效果。新一代地震分析会商技术系统也投入应用。
地震预警方面,中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全面实施,京津冀、川滇交界和福建地区地震预警示范网建成,台湾海峡6.2级地震和四川兴文5.7级地震预警服务初显成效。提高地震信息自动化产出与服务水平,震后快速产出地震烈度分布图,服务抗震救灾和应急处置。中国地震局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研制高铁地震预警系统,并出台5项高铁监测预警技术标准。
郑国光说,2018年中国地震局不断强化震灾风险综合防控,全年启动地震应急响应56次,高效服务吉林、四川、云南、新疆、西藏、台湾海峡等地5级以上地震的应急处置工作。提高抗震防灾能力方面,服务川藏铁路、浙江海岛核电、海南昌江核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91项地震安全性评价。推动房屋设施抗震设防,1300余项新建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支持190多万户农村危房改造。震害防御基础进一步加强,包括四川、河南开展全省活动断层探测,在深圳、南京等17个城市开展活动断层探测和地震危险性评价,圆满完成福建及台湾海峡三维地壳构造陆海三年联测任务等。
郑国光指出,目前,中国防震减灾工作还面临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水平不高、地震灾害风险底数和地震重点危险区域抗震能力底数仍不清楚、社会力量和公众对防震减灾工作参与度仍然不高、地方防震减灾和抗震救灾的工作机制不顺、地震系统依法治理能力偏弱、地震系统政治生态仍需进一步净化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完)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