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平:明月遥寄家国情
今天是农历己亥年元宵节,佳节之时,今年第二次“超级月亮”将亮相天宇,并且还是本年度的“最大满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胡方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月球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椭圆中离地球最远的点被称为远地点,最近的点是近地点。“超级月亮是指在近地点的满月”。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月亮本来就是一个诗意的象征,尤其是近地点的满月恰和元宵节相遇的时候,更为节日烘托出安适温馨的氛围,烘托出浓浓的家国情素,为春节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相信今天晚上,无数人都会仰望夜空,争睹月亮女神的容颜,体味“天涯共此时”的美妙意境。月亮倘若回望地球,也一定会发现这颗蓝色星球上,此刻布满了繁星般向她深情张望的眼睛。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难以割舍的眷恋。我们的祖先早就把美好的情感,倾注到月亮之上。有思念,有赞美,有向往,有咏叹,月亮不啻是中国人的“大众情人”。李白想“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赞“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子寿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至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等等辞藻佳句,早就让人醉得一塌糊涂了。
中国人向往月亮,希望一睹芳颜,可谓是存之既久的夙愿。“嫦娥奔月”的神话,就是这种夙愿的寄托。亦因此,当2013年12月2日凌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准确送入轨道,几天后“玉兔”着陆,给月球送去了中国人的第一份礼物,让亿万炎黄子孙充满自豪,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因为,嫦娥三号怀抱玉兔真正实施落月使命,完成了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关键一步,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更加振奋人心的是,今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内成功着陆,向人类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人类历史上,探测器有过20次着陆月球正面的辉煌,却没有一次背面着陆。“嫦娥四号”开启月背着陆的破冰之旅,是人类月背着陆零的突破。惊艳成就提振信心、激发豪情、壮我国威,中国早已不是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羔羊,彻底告别了屈辱的历史,开始抒写新的篇章。
“嫦娥四号”太空之旅,被称之为中国人开创的一项世界级颠覆性技术和开拓性工作。2019年2月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的嫦娥四号着陆点及其附近5个月球地理实体命名:嫦娥四号着陆点命名为天河基地;着陆点周围呈三角形排列的三个环形坑,分别命名为织女、河鼓和天津;着陆点所在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数据成果在月球地理实体命名上的又一次重要应用。
至此,我国自主申请命名获批的月球地理实体名称共计12个。地理实体命名,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国家在月球探测及其科学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利用探月工程嫦娥二号和嫦娥四号高分辨月面影像数据申报嫦娥四号月球地理实体的命名获得批准,是对嫦娥四号任务开创人类先河伟大壮举的纪念,是开展嫦娥四号科学研究与应用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原创性成果,也是我国对世界月球探测的又一贡献。中国由航天大国不断走向航天强国,带给我们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元宵之夜,当我们抬头望月,在一轮皎洁中心旷神怡、如饮甘醪的时候,在一片清辉下安享静谧、体味祥和的时候,不妨思考一下家与国的依存关系,谨记“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刻守卫在祖国边关的军人,正在执勤的公安干警,守护病人的白衣天使,忙碌的城市美容师和奔走的快递小哥等等,正在守望家国情义,呵护着我们的安宁。因此,我们就应该向伟大祖国,献上最为真挚地祝福: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我们虽然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赢得了根本性的变化,但还有各项任务等待完成,还有贫困人口亟待脱贫。到2020年一个不落地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继而迈向现代化强国目标,这是一代又一代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个人人生出彩,都离不开“奋斗”二字。奋斗才能使梦想成真,唯有通过奋斗,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变为现实。(秦平)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