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凝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乡村力量
编者的话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出《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6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
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为此,《思想者》特邀几位农业农村问题专家学者与读者一起分享学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体会。
■“农,天下之大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突出抓好“三农”工作各项硬任务,切实稳住“三农”这个基本盘,把“三农”压舱石的作用发挥好,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就更有底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就会更足。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细化实化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为今明两年做好“三农”工作确定了基调,是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又一记响鼓重槌。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重中之重”理念的创新和发展
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充分彰显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与往年主要聚焦具体任务不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一总方针作为主题,把“三农”工作摆在党和国家的优先位置。这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矛盾的必然要求,顺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转变的新形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在兼顾城乡发展、城乡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实际作出的适当侧重,是城乡融合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和发展。
实践深刻揭示,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是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普遍准则。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协调好工农、城乡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迅速建立起相对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但也带来城乡关系严重失衡,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改革开放将农业农村从过度剥削、自我累积、循环不足的困境中释放出来,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随之不断调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四化”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根源在于工农城乡关系没有根本理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将掀开城乡关系新的一页。
对标硬任务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
“一子落而满盘活”。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尽快突破“三农”领域的硬任务,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
确保脱贫攻坚不延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到2020年前,全国还有16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要集中力量、一鼓作气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不折不扣完成脱贫攻坚任务,重点要解决好影响“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切实提高脱贫质量。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致富才是目标。确保脱贫致富不返贫,还要保持相关扶贫政策稳定,做好政策有机衔接,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接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抓住粮食生产不放松。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极为复杂,保证14亿人的吃饭问题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保障粮食安全,既要通过播种面积、扶持政策“双稳定”确保产量稳定,也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产能和质量“双提升”。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除了保证“吃得饱”,还要保证“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便利”,需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利用好国际国内市场和资源,提高供给层次和效率,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