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师”多“生”少 博士生招生规模亟须扩大

2019-03-09 06:49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师”多“生”少 博士生招生规模亟须扩大

  两会话题

  “中山大学有2266名教授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但博士生每年招生规模只有1700人。在保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生指标后,一般都是2—3名教授去竞争1个博士生招收名额,一批优秀教授不是每年都能招收博士生。”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院士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提出扩大博士生招生、培养规模建议后,招生指标有所提高,但还不够。

  在采访中,多名代表委员表达了类似的心声。

 

  规模偏小与高水平人才需求迫切矛盾突显

  包括博士生在内的研究生群体,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罗俊告诉记者,我国研究生参与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比例很高。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结题项目人数分别为3.1人/项、7.5人/项,参与原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人数分别为34.5人/项、18.1人/项。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队伍中,博士占83.1%,发挥着创新骨干作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士生招生和培养总体存在规模偏小的突出问题。我国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博士毕业生数不及美国的1/3,差距非常明显。”罗俊认为,我国博士生培养规模偏小与高水平创新人才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突显。

  生源不足造成极大资源浪费

  但多名接受采访者感慨,要招收博士生很难。

  全国人大代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地所)副总工程师印萍告诉记者,地质调查局有近7000名科研人员,具备硕士招生资格的科研人员超过2000人,近1000人具备指导博士生能力,但每年累计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不到100人。

  “我们所博士生招生名额20年基本没有变化,但导师人数增加了几倍。”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自动化所)易建强研究员算了一笔账,每年每个博士生导师只能招收约1名博士生,远远满足不了科研需要。

  “科研人才主要还靠国内自己培养,指标分配不合理,不利于创新驱动战略的实现。”易建强说。

  培养规模与质量不是此消彼长

  海地所并非不想招收博士生,根本原因是不具备招生资格。

  1985年以来,国家学位办没有再新批准科研单位设立研究生教育学位点,仅高校有新增学位授予点资格。海地所未能在政策叫停前获批研究生教育点。

  在印萍看来,博导可能是副教授,受招生名额、科研资源、本身学术水平所限,不一定每年都能招到博士生,但如果生源不足成为常态,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我们只能采取和高校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方式。”但印萍认为,这带来了很大的弊端:一方面要和高校分享有限的生源,另一方面,博士生在研究所开展科研活动的差旅费、补助占用研究所工资或劳务费总额,此外带来了安全、住宿等方面的隐患、困难。

  去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适度扩大博士生规模,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

  在罗俊看来,扩大规模与培养质量二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导师,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此外必须狠抓培养过程。”

  除了从严遴选博导,易建强同时表示,应加强事后评估,如果培养的学生达不到要求,那么导师应承担指导责任,严重者可以撤销其导师资格。目前教育部已加强对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抽查,论文不合格的学生及其导师都会受到处理。

  30多年来,一些新兴学科已取得长足进展。印萍建议,国家向研究所开放研究生学位资源,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合作培养研究生的经费开支、安全管理等进行具体指导。

  (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

澳大利亚脐橙 20个装 新鲜水果 节日礼盒送礼礼品团购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