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打量遗址(新语)
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发现或者颠覆或者验证我们已有的认知,通过一年年的不断积累,我们的文物地图,变得蔚为壮观
一位考古学家曾说,你永远都无法想象将会有什么样的考古新发现在等着你,未知的东西总是比已知的多得多。事实证明,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发现或者颠覆或者验证我们已有的认知。刚刚过去的2018年就有很多这样的新发现,而这六项入选项目和其它入围项目也仅仅是其中的代表。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考古就在发生着这样的质变,质变也是量变累积的结果。每年近千项的考古,一年年不断积累,如同一个个点,慢慢连成一条条线,线又构成了一个个面,终于有可能形成一个个可以参照、可以对比,甚至可以相互启发印证的区块。我们的文物地图,因此也变得蔚为壮观。正如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刚刚召开的“考古中国”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我们看到已经有众多厚重的遗址齐头并进,聚合在一起形成“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等大的板块。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学术目标,主动增强议题设置,科学规划技术路线,坚持大面积普查与精耕细作相结合的考古方式。
点评环节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没有陈旧的遗址,也没有过时的材料,只要有新的技术、新的学术信息,看似陈旧的遗址可以重新打量,某方面也许过时的材料可以进行新的解读与破译。如此看来,如果能将所有的新旧发现组合到新的区域体系、文化序列以及更为遥远的环境重建中,都会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