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乡村文体广场使用率低 形式主义煽起熊熊虚火

2019-02-02 11:08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乡村文体广场蹿虚火

  为更好满足村民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乡村文体广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成为不少贫困村的标配。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部分乡村文体广场建设虚火熊熊,存在定位不清、规划布局不合理、使用率偏低等问题。

  文体广场使用率低,健身设施成摆设

  谈起村里的文体广场,中部某县多位村民感叹“太浪费了”。这个村由3个村合并而成,前些年县里拨款建了一个文体广场,还配有很多健身设施。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广场建得好,却没有考虑实际问题:文体广场建在甲村,跟乙丙两个村有距离,加上甲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广场建成后几乎没使用。“顶多是上级来检查时,村干部组织几个老头老太太到广场上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健身设施都成了摆设。”

 

  半月谈记者在东部某镇调研同样发现,该镇一个文体广场建得很漂亮,却被闲置,镇中间的一个小文体广场设施简陋,但因地理位置方便,反而有很多村民来此健身。

  一些贫困村近年来也热衷建文体广场。“我们村新建的广场,有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老百姓可以散步、健身、休闲。”华南某贫困村一名驻村干部说。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属于山区村,村民居住分散,新建的文体广场虽然靠近村道,但周围居住的村民很少,平时利用率低。

  还有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有的地方对农村文体广场有很多要求:要有广场、舞台、宣传栏、路灯、标牌、体育器材、卫生间等,内容确实很丰富,但有的不接地气

  在西部某贫困村,前些年建篮球场,但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村里小学也被撤并,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篮球场建成后,几乎没怎么使用。

  在一些乡村,室内体育设施,比如羽毛球场、乒乓球桌、跑步机等,虽然兴建了不少,但大都集中在村两委办公场地,钥匙掌握在少数村干部手中,村民想去健身并不容易。室内健身场所长期闲置,有些设施因为很久未使用已经损坏,布满厚厚的灰尘,有些室内健身场所甚至成了少数基层干部的专属运动场所。

  形式主义煽起熊熊虚火

  当前,村民们的精神文化、体育运动需求都很旺盛。“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人也爱上了唱歌跳舞和健身。”东部某镇文化站站长说,现在几乎每个村都有专门的广场舞组织,村民得空就会在村里找块空地跳舞。

  “问题在于当前文体广场建设重形式,多是突击建设,应付检查,实用性少,配套设施跟不上,无法满足村民需求。”东部某基层干部认为,现在一些村的文体广场太单一,就是一块平地,配套不全。“镇里一个村建设百姓大舞台,但没有建设配电室和化妆室,一些演出根本没法举行。”

  受访基层干部反映,文体广场之所以受群众非议,一是选址、建设内容不科学,不符合实际,利用率不高;二是建设内容不接地气,篮球场等中青年群体使用的健身设施多,老人、儿童、妇女使用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但后者恰恰是当前农村常住人口主体;三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为了贫困村“出列”,未与群众沟通,匆忙建设文体广场。

  不合理的政绩观让文体广场蹿虚火。“文体广场建成后,摆在那里就是实打实的项目和成就,上级领导视察时,也有看得见的项目可以汇报。”一些驻村干部说。

  “部分干部热衷于文体广场这类可以看得见的工程和项目,却少有干部愿意注重那些见效慢的长远规划和投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文体广场建设以领导意志为主导,功能设计容易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生活方式等脱节。

  推进文体广场建设需接地气

  建设文体广场,本是一件好事,让村民有了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丰富了乡村精神文化生活,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密切和谐。

  “农村确实需要文体广场。一是群众需要这样的地方在劳作之余活动;二是文体广场可提升村容村貌;三是文体广场可承载乡村风俗、文明风尚的传播。但要科学规划,花小钱办好事,不滥建。”广东省一位县扶贫办副主任这样评价农村建设文体广场。

  庄德水建议,文体广场建设要让老百姓参与其中,采取开门决策的方式,以及专业咨询的方式,推动乡村文体事业发展。

  “科学规划是关键。要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文体资源和布局文体场所。”广东省委党校副教授陈晓运认为,加强内容建设,打造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时代化大众化本土化文化产品,需要接上地气,动员群众参与进来。(半月谈记者 陆华东 周楠 李雄鹰)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