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写好美丽乡村绿色发展大文章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客观需要。农民日报立足自身定位,通过剖析典型,向读者展现美丽中国的理想蓝图,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履行党报职责和绿色担当。
生态文明 美丽乡村 绿色发展 农民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作为面向全国农村发行的党报,农民日报肩负着履行党和政府指导全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舆论工具的使命。因此,必须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持续鲜活深入的报道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党报的绿色担当。
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随后,他在浙江日报上撰文提出,如果能够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
13年来,湖州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市不动摇,把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提升生态优势,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
农民日报则一直关注着湖州市的绿色实践,并陆续在重要版位刊发本报记者采写的相关深度报道。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在一版头条刊发了《“两山论”源头的优秀答卷》;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立即推出了整版《视界》——《“两山”转化看湖州》,这是在中央级大报中首次以整版图片的形式来展现湖州践行“两山”理论的显著成效,展示美丽经济给乡村百姓带来的生态红利、绿色红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同志对安吉县基层创新的积极鼓励,是对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更是通往未来的战略构想。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扎实采访湖州多年来绿色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农民日报于4月连续在一版头条、报眼和四版整版连续刊登了对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篇系列报道与整版图片报道。20日一版头条的首篇报道《打好美丽中国的乡村底色》,开宗明义阐释了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从选择、攻坚到吸引,报道层层递进,用生动的事实揭示了湖州乡村从发展观到生态观、从财富观到价值观、从生存观到执政观的转变,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两山”理论如何深度改变了湖州,如何深刻影响中国。同时,在一版配发评论《越是乡村的 越是美丽的》,充分肯定湖州按照乡村的特点来发展乡村,发挥乡村的优势来发展乡村,使得美丽乡村与美丽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这一组报道以湖州乡村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事实,向读者展现了更多乡村通过学习榜样、努力奋斗可以达到的美好未来,体现了总书记倡导的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蓝图。
绿水青山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底色。习近平曾说:“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农村是重点,是难点,也是主战场。”因此,坚持绿色发展的湖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攻坚克难,努力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湖州的发展事实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农民日报继湖州绿色发展纪实的上篇——《打好美丽中国的乡村底色》之后,21日在一版报眼推出湖州绿色发展纪实下篇——《厚植乡村振兴的生态优势》,以大篇幅通讯报道了湖州践行“两山”理论实现乡村振兴,算的是长远账、整体账和综合账,让更多读者了解到湖州乡村是如何把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把风景风情风俗转为人气财气福气,从而金山银山滚滚而来,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进而鼓励更多乡村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