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幻文学:从大海见一滴水
编者按 春节期间,伴随着电影《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的热映,科幻作家刘慈欣再度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与此同时,与观众一年一度相约的《中国诗词大会》迎来第四季,自大年初一在央视开播后,成为近期诗词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本期《读周刊》5版—6版推出新春专题,分别聚焦刘慈欣科幻作品热、古典诗词热,希望能为读者提供阅读参考。
□本报记者 李婧璇
刘慈欣上一次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是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他成为荣膺该奖项的首位亚洲人。借助《三体》,中国科幻作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如今,电影《流浪地球》让中国科幻电影有了对话世界的实力和底气。
喜欢刘慈欣的读者,将其亲切地称为“大刘”。在他们看来,大刘的科幻作品,既立足现代,又警示未来,同时又不乏对人性的独到刻画,可谓既仰望星空,又脚踩大地。
关注人类生存家园
“拿到《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集》的书稿时,我并不是第一次读刘慈欣的作品,但最感动的,还是《乡村教师》。”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长江文艺出版社审读室主任毛娟坦陈自己至今读这篇作品,还是泪点频出,为中国落后地区那些无私教师以生命为代价进行心智启蒙和文明传承而感动。
《流浪地球:刘慈欣获奖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收录有《流浪地球》《中国太阳》《乡村教师》《全频带阻塞干扰》等中短篇获奖佳作。刘慈欣的作品一向以“硬”标榜,比如《流浪地球》《中国太阳》,《乡村教师》却别出心裁。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重点放在意境营造上”,即一个小乡村里,患癌教师用生命为代价,传播文明、爱和温暖。
“从《流浪地球》《乡村教师》,到《全频带阻塞干扰》《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一直在向我们传递一种坚硬的科幻风格,很科学很严谨很真实,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相同的内核,就是宏大而柔软的人文关怀。”在毛娟看来,不管是《流浪地球》《乡村教师》中的最终目的拯救地球,还是《全频带阻塞干扰》《带上她的眼睛》对人物的感念和关切,“落到实处,就是对人的关怀,对人类处境的关注,对未来的关心,对人的勇敢和坚持充满了深深的感动。”
这种勇敢和坚持,在刘慈欣《时间移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时间移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汇集了刘慈欣《朝闻道》《微纪元》《微观尽头》等14篇科幻中短篇名作。以《时间移民》为书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姚丽表示,一方面,“时间”是科幻小说中一大主题;另一方面,通常说的“移民”是指在空间上的迁移,把“移民”和“时间”联系起来,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非常宏大的想象力,同时这篇短篇小说里所涉及的能源危机、气候变暖等元素都跟当下的国内外大气候密切相关。
创新是科幻文学的生命
“世界上分成两类人,读过《三体》的和没有读过《三体》的。”这句非常调侃的话,始自果壳网科学活动主持人小姬,通过网络流行开来,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三体”这种文化现象的热象。
“《三体》可以说是刘慈欣创意的‘急速炸弹’,每个创意都能展开来写一篇故事,如此密集的创意用了他头脑当中很多的想象‘炸药’。”作为《三体》的责任编辑,与刘慈欣相识多年的姚海军拿到手稿花了5天时间看完后,心潮澎湃,“刘慈欣最能触动我们这种科幻迷,他喜欢技术畅想,叙事密集,确实无人能及。”
在姚海军看来,《三体》之前,中国的科幻小说很少能有如此复杂和广阔的架构,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而言。同时,对于人类文明图景的构建、不同文明之间均有所涉及,“中国过去的科幻作品从没有这么宏大的叙事。”
宏大的叙事世界需要靠很多精微的细节来构建。姚海军认为,刘慈欣的厉害之处正在于此,“不仅体现在他建构宏大场景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笔下小人物的命运抉择中。那些被宏大世界反衬得孤独而弱小的生命的这种抉择从另一个角度给人震撼,让极渺小跟极宏大形成强烈的对比。”
面对《三体》所带来的成功,刘慈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是个例,要以平常心看待。创作多年,刘慈欣表示自己遇到的最大挫折是创意方面,他坦陈:“特别是长篇小说,能支撑你写下去的,就是你自己的想法很兴奋。如果我都兴奋不起来,你别指望让读者能兴奋起来,这是我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