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上山下乡强四力真看真干感悟深

2019-07-05 09:01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记者们采访当地农产品经营户。

记者探访冉庄地道。

6月29日,一辆从河北保定开来的列车缓缓驶入北京西站,车厢里欢声笑语,这些来自中央行业类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此时早已褪去了初见时的陌生感。在此前的一周里,他们一同聆听了老民兵讲战斗故事,攀登了巍峨的狼牙山,除草、摘菜、搬石头,进村入户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河北之行,增强了“四力”、练就了本领。

在此次由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的增强“四力”教育实践活动中,青年编辑记者们通过丰富的调研、采访收获满满,感悟深刻。

红色土壤里坚定新闻理想

动员会上,记者们观看了专题片《为共和国新闻大厦奠基》,短片回顾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片中特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傅作义在北平的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召开秘密军事会议进行部署。翌日,中共地下党情报人员便获取了这一绝密计划,并及时转报党中央。在做好军事部署的同时,1948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毛泽东连续撰写了三篇新华社电讯稿,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演出”了现代新闻史上的一场“空城计”,留下了“三篇雄文退五师”的佳话,成为中外新闻战的成功典范。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此片,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记者们聆听当地唯一健在的老民兵李恒彪讲述那段烽火岁月。91岁高龄的李恒彪说话依旧中气十足,满怀激情地向大家介绍起地道严密的防御工事。当他回忆起参与作战的经历,讲述自己引爆地雷、击毙鬼子的惊险故事时,引得大家掌声雷动。演讲后,记者们积极向老人提问,在一问一答之间生动还原了那段历史。

一件件历史文物,无声地记录着那段红色岁月;一位位讲解员,抑扬顿挫地还原着令人震撼的瞬间。行走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阵阵感动涌上记者们的心头。

攀登狼牙山,是此行对记者们脚力的一次大考验。虽然前半程已乘缆车,但为了到达顶峰探访五勇士跳崖处,记者们全程几乎没有休息和停留。几十名记者组成的队伍,穿梭于群山之中。有摄影任务在身的记者手持单反,脚步却毫不懈怠。汗水在每个人的脸上肆意流淌,大家相互鼓励、帮助,无一人落队。《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刘昱汝表示,原来只在课本中了解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通过此行,更加生动、深刻地展现在了面前。

“三同”活动中感受乡村变迁

在此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记者们分别前往狼牙山镇东西水村,西山北乡石家统村、于家庄村、团山村,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第一次体验乡村生活的《中国信息报》记者陆佳卉说:“在与老乡攀谈的过程中,能够切实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这些好故事,必须深入群众才能挖掘到。”

《中国财经报》记者赵加仑向老乡了解到,她此次去的团山村,山上原来只有石头。虽然这是个只有100户的“袖珍村”,但村民们干劲十足。在政策的扶持下,村民开始开山种果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种植之乡。在体验生活的几天中,包括她在内的几名记者,天不亮就和农户一起到果园采摘。当终于码放好一筐筐水果时,她深刻地感受到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我再也不会用‘搬砖’来开玩笑了。”《中国旅游报》记者于阗说。被分在于家庄村的于阗等人,在入住做石料生意的农户家的几天,切实体验了“搬砖”的辛劳。每天一早电钻声响起,记者们就起床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干起活来。在与工人师傅聊天中了解到,因为奇石价值逐年增长,当地又有漫山遍野的石头,越来越多的石头加工厂应运而生。记者们有的负责搬石头,有的负责碎石和打磨。河北新闻网记者李珊珊在搬运石头时还划伤了手掌。“现在,我发自内心地尊重这些劳动者。”于阗说。

满是淤泥的鞋底、沾满泥土的双手,成为这些年轻记者几天来的真实写照。农户程水子一家对记者们称赞有加:“这些天,这些年轻的记者拔草、扫地、刷碗,勤快肯干,很能吃苦。几天相处下来,我们已经成了一家人!”

住在程水子家的几名记者在告别时,还拿出了自己带来的报刊、明信片等礼物,并希望老乡家的孩子能够爱上阅读,保持对知识的探求之心。

博物馆背后探寻家国情怀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