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7日上午11时30分,2018年湖北省高考语文科目结束,莘莘学子们神色各异地走出了考场。12时左右,我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外国留学生,怀着紧张而新奇的心情迈进了一个特殊的“考场”。这是由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云”客户端精心策划的一档栏目,安排外国留学生来一场即兴“高考”作文,以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高考。
作文题目是《给2035年的一封信》。2035年?这不是去年我在新闻中听到的时间吗?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个个在中国的见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各国人民友好往来,承诺并且落实了一系列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才有机会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攻读公共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虽然来中国以前,我的生活舒适安逸,拥有稳定的会计工作,但是年轻的我,却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世界那么大,变化那么快,我想去看看。
来到武汉后,我得知这是一个位于中国中部的省会城市,是航空、铁路、公路和长江航道的交通枢纽。这里有教育文化中心武昌和商业贸易中心汉口;有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汤包、热干面和鸭脖子等地方特色美食;有东湖、沙湖、长江等大面积水域;有珞珈山、南望山、桂子山等四季常绿的青山。
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太极拳”“七夕节”“中山装”“旗袍”“红白喜事”等中国传统文化,也给我们介绍了孔子是怎样“因材施教”的,还让我们喜欢上了《西游记》中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课外,学校为我们留学生组织了各项中国传统文化活动,如学习篆刻、毛笔书法、中国花鸟画等,让我们这些年轻老外对中国文化有了最真实的体验,从心底里佩服中国人的智慧与创造能力。
今年过元宵节时,武汉东湖举办了灯会,一派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场面:“曾侯乙编钟”再现了中国古代乐器的风采;长天楼前的“四面狮”灯组高达七层楼,成为灯会的耀眼之星。与灯组交相辉映的是木拓年画、汉绣、剪纸、面塑、蛋画等一批独具中国特色的非遗传承人作品,一下子拉近了我这个老外和中国“非遗”的距离。
想到这里,我想对2035年的年轻的越南同胞说:17年前,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年轻、充满幻想的越南姑娘,她选择了去中国留学,从而成就了最好的自己。2035年的中国,更加开放、友好、发达、包容,趁年轻,你们一定要亲自去看看!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留学生。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供稿】
阮氏秋香(越南)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