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滚动| 上海| 社会| 国内| 国际| 经济| 证券| 产经| 消费| 互联| 家电| 硬件| 科学| 明星| 影视| 综艺| 游戏| 信息|生活|旅游

竞选变成名利秀 家长委员会须完善独立工作机制

2019-02-13 03:54 来源:互联网整理 责任编辑:WB001 字体:

  家长委员会须完善独立工作机制

  竞选变成名利秀家委会频生事端引热议专家建议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崔磊磊

 

  近期,湖南省郴州市二中高569班家委会家长用班费违规宴请6名教师,并赠送红包,引发网友热议。

  随后,家委会再涉事端。据当地省直单位机关幼儿园某家长向长沙市民热线12345反映,其通过家委会成员扫码缴纳了2000多元各式费,也没有开具相关的费用收据。

  2018年年底,有媒体对200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6.1%的受访家长加入了家委会,70.3%的受访家长坦言家委会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63.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委会定期换届,59.7%的受访家长建议加强对家委会的监督。

  “家委会”这个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名词,时下似乎颇为抢镜。但伴随家委会而来的问题有哪些?应该如何解决和防范这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线上线下毛遂自荐

  进家委会或存私心

  如今,不少学校都成立了家委会,希望通过家委会来促进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如家长拼背景、比资源,家委会的孩子更容易得到“照顾”等。

  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刘兰(化名)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一年级,她都是家委会成员。“孩子入园入学,家长之间不太了解,可能因为老师知道我是全职妈妈,就指定了我来当家委会成员。也有家长自愿报名进入家委会。”刘兰说。

  据刘兰介绍,她目前主要负责管理班费,记录每笔账目并公示。孩子所在学校的家委会有宣传组、咨询组、督学组和调解组4个小组。宣传组会协助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咨询组通过多种形式为家长提供咨询服务,督学组主要关注学校教育教学的动态,调解组主要负责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刘兰坦言,自己进家委会有一点私心,“家委会成员和老师走得更近一些,加入家委会能让老师多关注自家孩子”。

  袁宁家住北京市西城区,他的孩子在上小学五年级。袁宁在孩子上一年级时就进了家委会,二年级时他担任了家委会副主任,从三年级开始他便一直担任家委会主任。

  空闲时间多、热心和社会资源丰富,这是袁宁眼中成为家委会成员的主要条件,“老师更倾向于学历高、有责任心、懂教育以及曾经参加过家委会的家长”。

  李旭是公司的人力总监。自成为家委会成员以来,他让下属帮忙做过孩子所在班级的评比海报,也为孩子班级买过洗手液和书架,跟淘宝卖家把价格“杀了又杀”,还监督学校的食堂和校服供应商。

  “孩子上一年级,家长们都踊跃地争取做家委的机会。班里有31个学生,有10多名家长参与了竞选,最终选出5名家长。”李旭是其中之一,他回忆自己当时上台发表竞选演讲时自信满满,“爱心热心责任心说出来,能力资源亮出来。竞选时,全职太太有时间优势,幼儿园就做过家委的有经验优势,儿童心理教育方面的工作者具备专业优势”。

  李旭把自己竞选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平日累积的组织管理能力,后来他又升级进入校家委会。他认为校家委的实力更强,能从中学习,“家长的履历与能力,过去由老师通过家访或面谈了解,现在慢慢公开透明化了。家委会是建立连接的一种比较妙的方式。家委会这种连接是一种通道,让你和老师、校长有机会保持畅通对话。通道又是双刃剑,可以相互制约,有机会发生博弈”。

  在采访中,不少受访家长透露,公开选举家委的仍是少数。多数情况下,家长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毛遂自荐,最后由班主任来定谁成为家委。

  家委会频生事端

  职权范围应明确

  进入家委会固然能搭建一座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桥梁,但同样也存在不少问题。

  据刘兰介绍,她曾听说一所学校的校长放手让年级组自己搞10岁集体生日庆祝,因为牵涉到庆典的场地、蛋糕、录音棚的费用问题,就由该年级的家委会负责。分摊费用时有家长不乐意:进棚录主题歌,是个别人员的事情,凭啥全体人员承担费用?租的道具报价远远超过市场价,会不会有猫腻?导致有些班级始终无法收齐份子钱,最后由部分班级的家委垫付,场面尴尬。

  而根据上述媒体的调查,70.3%的受访家长称家委会给自己带来了一些困扰。具体来看,52.5%的受访家长担心评优奖励等机会更容易偏向家委会的孩子;51.5%的受访家长觉得家委会的孩子受到更多关注和照顾;48.4%的受访家长称家长之间相互攀比,家委会变“名利场”。此外还存在“本应由教师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家长身上(40.2%)”“孩子的事情交由家长办,不利于学生自我管理和成长(34.7%)”“家委会变成班级的义工,处理各种琐碎事务(26.4%)”“家委会不被理解,费力不讨好(16.5%)”“家委会越权,代行学校或教师的职责(10.6%)”等担忧。

  记者注意到,自2017年起,各种关于家委会的事端就频频引起舆论风波。

  • 资讯
  • 财经
  • 科技
  • 娱乐
  • 游戏
  • 生活
  • 汽车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备案号:沪ICP备13031519号 上海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