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数据新闻?狭义上讲,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的新型产品形态;广义上讲,数据新闻是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和呈现的报道理念、报道方式。近年来,新华社扎实推进内容创新,将数据新闻作为创新的重点产品类型,将其广泛应用于时政新闻、政策解读、重大主题、突发事件、热点事件等报道中,并与图表漫画、H5、无人机、微视频等形式结合,呈现方式越来越轻量化、交互化,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数据资源欠缺、挖掘分析不到位等方面的短板。笔者通过对新华社多个数据新闻产品的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并结合创新趋势对如何继续做好数据新闻提出参考建议。
以数据驱动新闻报道内容创新再升级
曾有媒体调查研究发现,相比短视频、H5、VR等产品形态,数据新闻因其简洁明了、快捷方便等优势,成为最受新媒体受众青睐的产品。目前,新华社在全国两会、党的十九大等重大会议、重大活动期间,多次推出引发“刷屏”的数据新闻产品,有效提升了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报道领域不断拓展,从以时政新闻、重大主题、重大会议为重点,到不断延伸到经济、体育、文化等领域,数据新闻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技术应用不断升级,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探索拓展挖掘和分析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产品形态不断多样,结合微视频、H5、VR等形态,使得数据新闻已不再局限于平面呈现,交互性、立体化程度不断增强,可以适配移动端、PC端等;数据资源不断丰富,通过与企业、政府、智库等合作,建立数据资源的跨界整合,不仅优化了数据资源的运用,而且弥补了自身数据不足的短板。而面对海量的数据,媒体如何将其转变为传得开、叫得响、留得住的新闻报道产品?
一是以跨界合作整合数据资源。互联网时代的数据资源具有分布广、类型多等特点,新华社通过与企业、政府等主体合作,丰富和拓展了数据资源。今年春节前夕,新华社客户端联合京东数据研究院推出大数据报道《网购年货新趋势,从大数据里看中国年》,该稿件以京东电商平台大数据为基础,在春节前夕的时间节点下,以“热点+趋势”的数据新闻模式为指引,从“最受欢迎的年货商品”“购买年货的TOP10地区”“不同性别购买年货特点”等几方面探究新时代网购年货的新趋势,对2018年年货情况进行解读及可视化操作。除此之外,新华社联合政府部门以及整合其他媒体数据,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今年,新华网数据新闻联合浙江大学可视化小组研究团队推出了《宋词缱绻,何处画人间(图文版)》,是以《全宋词》为样本,挖掘描绘出两宋319年间,那些闪光词句背后众多优秀词人眼中的大千世界,让沉睡的历史资料数据散发新的魅力。
二是以新闻视角挖掘分析数据。即从新闻价值角度考虑,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供叙事模型和框架,挖掘“看不见”的新闻。新华网推出过就业大数据新闻产品《大数据看中国:就业背后的变化》,在毕业季引起广泛关注。产品紧扣毕业季时间节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并从趋势变化的视角挖掘分析网络求职平台10年的数据,呈现就业趋势的新变化,传递了就业正能量,反映经济新变化,产品在新华社客户端阅读量超过160万,在新华社微博、新华网微博等平台浏览量超过145万。再比如紧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这一热点,新华网从解疑释惑、丰富信息的视角对相关媒体的调查数据进行加工,推出了《幼儿园“小学化” 是什么“压垮”了孩子们的童年》,满足了用户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些产品的共性,均是突出了内容的新闻属性,从新闻视角出发进行选题策划,再通过后续采访、补充材料等方式,将原始素材转化为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成品。
三是以交互思维呈现表达数据。适应移动化、可视化的传播趋势,编辑记者要打造具有可分享、可互动、可体验特征的产品形态,真正让数据“动”起来。近期,新华社推出《六面一体,稳转有“方”!》报道产品,该产品运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H5形式,以正六面体魔方为模型,用魔方的六个面集中展现中国经济的“稳”。用户点击进入H5后,通过滑动点击转动的魔方来阅读信息,整个产品融合音乐、图片等元素,并配以可供用户交互的设计环节,有效丰富了用户的视听觉体验。2016年新华网推出的《30年各国教育经费大观》,运用动态信息图表方式,展现30年来各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效果,用户通过点击界面就可以实现交互阅读,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