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络“原住民”依赖手机咋办?
随着手机的普及,学生过度使用智能电子设备给学校教学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备受社会关注。去年8月,法国规定15岁以下的中小学生禁止在学校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中国,一些学校也禁止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到学校。不少学者建议学校对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施加一定的限制。
当手机已成为生活的“标配”,对学生就只能一禁到底吗?如何合理使用手机,沪上学校在想办法破解难题。
让手机成为阅读好伙伴
不少中学对手机的使用有明确规定:进学校就关机,离开学校才能开机;有的学校还在每个教室特设手机管理柜,在校期间,所有学生的手机暂存在柜子里,统一管理。在东昌中学,学生进校门自觉关机,学校发现学生违规使用时将予以处罚。老师们普遍认为,这样的规定很实用:“教学秩序变好了,学生听讲的效率也有大幅提升。”
在手机普遍使用的当下,不仅是老师,家长们也心存忧虑。沈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她说自己的儿子已经有了手机依赖症:“一玩游戏就忘了时间,在时间管理上没分寸;另外一个就是抄答案,不会做的题,搜个答案,抄个解题方法就结束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解决“手机依赖症”的实践中,有些学校尝试把手机从对立面“拉”过来,变成学生的“好朋友”。
比如,复旦实验中学赋予手机人文色彩,使其变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学习助手。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有同学用手机娱乐打游戏,影响学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手机下载喜欢的书籍看,用手机上网查资料、看新闻……甚至有学生向老师推荐一些网络作家及他们的优秀作品。复旦实验中学校长张田岚说,现代中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作为网络“移民”的老师要理解他们的心声。教师如果硬性规定不许带手机进教室,可能会让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学生与老师对立,或者暗地里违背禁令。堵不如疏。在她的建议下,老师们充分发掘手机学习工具的功能,提供“手机+阅读”内容,引导心灵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向学生推荐“经典短篇阅读”“欧美经典音乐”“奥秘世界”等栏目,引导学生下载、欣赏阅读。
用好APP做时间的主人
不久前,唐镇中学也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邀请学生推荐心仪的手机APP。不少学生推荐的是与兴趣爱好相关的手机APP。赖紫涵推荐“3Done”,利用它可以制作并打印3D模型;包佳妮推荐“黄油相机”,她为不少图片进行美化并添加了喜欢的文字;张俊楠用名为“I write music”的APP写词谱曲,还把作品上传到网上。
刘宇浩推荐的是一款名为“专注森林”的APP,其设计理念是希望人们可以不要被手机所束缚。APP的主界面是一片草坪,使用者可以在达成自己设定的专注目标后“种植”喜欢的树木,但若提前滑动手机,种了一半的树木便会“枯萎”。刘宇浩坦言,进入初中后开始用智能手机,在使用这款APP前,每逢节假日平均一天要碰4个小时的手机,现在他给自己设定了专注目标,每天看手机的时间限定在1小时内。
校长柏玥萍感慨地说,智能电子设备是一把“双刃剑”,没有绝对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加以合理使用。“智能设备已经全面融入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与其站在成年人的立场讨论要不要给孩子用手机,不如站在教育者的立场教孩子们如何做手机的主人。”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