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3日电(陈爽 孔庆玲) 当地时间12日晚(北京时间13日凌晨),英国议会再次投票否决了特蕾莎•梅政府的“脱欧”协议。在距离英国脱欧期限仅剩不到20天之际,协议仍未成功闯关,“脱欧”努力也遭遇挫败。
近两年来,这份“脱欧”协议从艰难定版到闯关频频失败,经历了太多“坎儿”。自英国和欧盟展开磋商以来,双方为达成“脱欧”协议“费了多少口舌”?这份协议又遭遇过哪些波折,为何频频引起争议?
一切都要从2016的那场“闹剧”说起。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
“脱欧路线图”亮相: 意外之后 艰难抉择
2016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为兑现竞选首相时的承诺,宣布于当年6月23日举行“脱欧”公投。结果“脱欧”派意外取胜,卡梅伦黯然下台,英国也不得不踏上艰难的“脱欧”之路。
关于怎么“脱”,英国国内吵得难解难分,主要分为“软脱欧”与“硬脱欧”两个阵营。
“硬脱欧”指与欧盟共同市场作一刀两断的切割,结束与欧盟间人员的自由流通,英国可以自行掌控移民政策。“软脱欧”则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共同市场的准入,同时在移民问题上做出妥协,以与欧盟继续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数月调整,2017年1月17日,新任特蕾莎•梅首相首次公布“脱欧路线图”,声明英国不会留在欧洲共同市场,但会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即寻求“硬脱欧”。
这是公投之后的英国政府,首次就“脱欧”问题作出明确表态,意味着英方终于有了“脱欧”指导方案,“脱欧”谈判拉开序幕。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7年3月29日,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收到英国政府的信函后表示,英国启动“脱欧”程序,对于欧盟来说,这是“不愉快的一天”。
“脱欧”协议出炉:反复拉锯 无奈妥协
2017年3月29日,英国正式向欧盟递交“分手信”,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脱欧”谈判正式开始。但因为起初双方立场皆十分强硬,谈判陷入反复拉锯。
不过,因为急于同欧盟协商未来关系,尤其是英欧贸易协定,英国方面后来不得不做出一些让步。2017年底,英欧终于在“分手费”、爱尔兰边界以及欧盟公民权等三个核心议题上取得了初步共识。
2018年后,“脱欧”谈判进入更加复杂的第二阶段。从表面上,英欧双方的谈判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然而,随着谈判越来越深入,英国国内在“脱欧”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多。
2018年7月,特蕾莎•梅提出了“契克斯计划”。该计划提议英国“脱欧”后继续与欧盟保持密切关系、成立英欧自贸区并遵守“共同规范”。
然而,该计划却遭到了英国保守党内部的强烈抵制。时任“脱欧”事务大臣戴维•戴维斯和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等政府要员相继辞职,特蕾莎•梅政府陷入内外交困局面。
随着脱欧期限临近,为尽快达成“离婚”协议,英政府不得不做出更多让步,而欧盟在意识到特蕾莎•梅在国内面对的政治困境后,也做出相应妥协。
最终,双方于2018年11月,就“脱欧”协议草案达成共识,欧盟27个成员国也投票通过了协议草案。协议草案涵盖了边境、关税、“脱欧”过渡期等三大核心议题。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