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有为?
“我们自己在编的1.5万多位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和专家是把金钱变成知识,我们还有6万多位应用型人才是开发产品,把知识变成金钱。”17日,身着蓝色休闲西装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与国内媒体座谈时,这样描述公司的基础研究和自主开发。此前一直被外界认为“低调”的华为到底有哪些“黑科技”?16日、17日两天内,环环(ID:huanqiu-com)在华为手机生产车间见识了华为高端手机是“怎样炼成的”,而先进热技术、高级结构材料等此前很少曝光的实验室则让人明白,为什么在5G技术上华为可以领跑世界。
华为南方工厂手机生产线
每28.5秒产出一台手机的生产线
你手中的华为手机出生地什么样?16日,环环来到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的华为南方工厂手机生产线。华为南方工厂占地1.4平方公里,是华为公司制造交付服务的大平台。这里也是Mate系列、P系列等高端手机的“籍贯”地之一。
环环了解到,生产手机流程包括表面贴装(SMT)、单板功能测试(FT)、组装(Assembly)、整机测试、包装等环节。由于生产过程要求极高的精密度,在参观前,必须换上防尘、防静电的工作服和鞋帽。从入口向前望去,整个手机装配车间可以用“明晃晃”来形容,另一个直观感觉就是,工作人员很少!“最早的时候,一条生产线需要86个工人,现在由于持续改进,在120米的生产线上仅需要17人。”华为接待专家对环环表示。
在生产线入口处对面的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像电影胶片一样的盘状物,这些就是生产手机的物料。PCB进入生产线时会先镭雕一个二维码,这样,它就拥有了一个“身份证”,在流经整个生产线直至变成一部手机的过程中,每个零部件都会被扫描条码,“每台手机所使用的物料是哪家上游厂商提供的,都可被追溯。”华为接待专家说,“通过这样严谨的流程及严格的测试,才能将手机的品质管控提升到高标准。”
环环注意到,除了单板印刷、点胶机、机械手臂等少数设备,华为的生产线大部分设备已采用自主品牌。
28.5秒,这是华为手机生产线末端产出一部封装完好的手机所需的时间。这样的生产线在南方工厂有30多条,每月的手机生产量200万台左右。在生产车间的墙壁上,最醒目的不是口号标语,而是对生产流程进行创新改善的员工表彰榜,这一细节能看出华为对持续改善的重视。那么,工人们会不会担心自己对生产流程细节的改进把自己的饭碗“改掉”,而对改善失去动力呢?华为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如果生产环节通过改善节省出来的工人会投入到扩大生产规模上来,他们会拥有新的岗位。不仅如此,如果员工因改善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还会得到丰厚的奖励,曾有员工因为持续改善而连升两级。”
5G设备模块在下水道水里泡四年
仍光洁如新
当向导第一次跟环环说要参观“白宫”时,环环并未反应过来,在华为,“白宫”特指一栋位于深圳坂田基地的白色欧式建筑,这里是很多华为尖端实验室的所在地,很多人干脆以编号“E1”称呼它。跟手机生产线一样,由于涉及科研机密,任何摄影摄像工具都不准带入“白宫”。走入“白宫”,你会发现这里更像一处商场,便利店、咖啡厅在明亮的中央通道两侧,冲淡了印象中实验室的严肃气氛。
“玩手机游戏为什么会卡顿?”在先进热技术实验室里,华为实验室专家这样问环环,“因为芯片运行时会发热,如果散热不好,保护机制就会把运算频率降下来,导致卡顿。”这也许是最容易让记者们理解散热重要性的方式,而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的热技术实验室正是专注于网络产品、企业、云、IT、消费者等ICT业务领域的先进热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的地方。
其实,散热并不是一件看上去那么容易的事,手机如此,对5G天线来说更是如此。“以5G天线来说,散热意味着要扩大表面积,而扩大表面积就要增加重量,把很重的天线安装到高塔上将是一件很费事且不安全的工作。”实验室专家带记者看一块5G Massive MIMO 64T64R(64发64收)基站样本,正是华为独特的散热技术,让5G天线变得轻薄,甚至只有不到一扇小窗大小。
在高级结构材料实验室的入口处,一台鱼缸被分成两个装着液体的部分,另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液体来自于欧洲的下水管道,并添加了更多杂质来增加腐蚀性。液体里泡着两台5G设备模块,一台是采用业界通用合金及涂层的模块,另一台则用了华为专利的合金及防腐技术。对比很明显:前者已是锈迹斑斑、千疮百孔,后者却光洁如新。“它们已经在水里泡了4年多了!”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