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宏伦 摄 一身迷彩、一把锄头或砍刀、干粮加水壶 是护林员的“标配” 夏天晒爆皮 冬天冷风吹 38年如一日 踏破的鞋在家里堆成小山 换来这片绿涛林海 三兄弟的工具,瞿宏伦 摄 “带上砍刀,瞿宏伦 摄 “那时候苦啊,王纯亮 摄 张建三兄弟说 父亲把一生奉献给这片林场 自己的一生也是在这片森林里度过的 孩子也生在这里,瞿宏伦 摄 他们的父亲张世德 是拱拢坪林场的创建者之一 三兄弟在父亲的影响下进入林场工作 巡山、护林、造林 一干就是38年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在护林巡山,瞿宏伦 摄 孪生三兄弟 护林38载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杨家湾镇拱拢坪林场 孪生三兄弟张建、张忠、张华 造林、护林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在护林巡山,交通全靠走,长在这里 想让孩子们继续守护这片森林 把爱林护林的传统传承下去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与“树”为伴,瞿宏伦 摄 “每天都要走30公里到各巡护点” 二哥张忠说 爬山头、钻林子 再好的鞋也顶不住 每年不知道要穿破多少双鞋子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喝山泉解渴,王纯亮 摄 受父亲的影响 1981年 初中毕业后 16岁的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 投身育林、护林事业 不知不觉就走过了38个年头 用脚步丈量万亩林场 踏破的鞋在堆成小山 “这棵树是我刚上来时栽的。
我们在边上帮忙 饿了找点野果吃 渴了喝点山泉水 虽然条件艰苦 林场带来的“野趣”却也不少 “那时候没少在林场‘撒野’” 三兄弟笑着说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在护林巡山。
现在双手都抱不拢了,王纯亮 摄 节假日里 三兄弟穿林踏水为大自然站岗 日复一日在53300亩的林场内巡山护林 靠双腿守护林场的一草一木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 拱拢坪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事故 三兄弟在场护林巡山时,瞿宏伦 摄 接下父亲“绿色接力棒” 这片林场由我们守护 “父亲是当年创建林场的带头人之一” 谈起父亲与林场的故事 老大张建回忆到 那时父亲扛一把锄头 两边捆着树苗 经常熬夜种树 冬日里头发上的汗水常常结成冰凝 三兄弟在护林巡山时,瞿宏伦 摄 阳雀沟、徐家坟、野老屋基…… 外人眼里几乎一模一样的沟壑 三兄弟都能亲切地叫出名字 “走的多了就熟了” 三弟张华说 哪里路险、哪里要重点查看 必须心里有数 资料图:三兄弟在护林巡山时走过一片还未融化的冰雪,清理林中的枯木,既可以清理枯枝,在瞭望塔上观察林场动态,瞿宏伦 摄 多年来 他们爱场如家、爱林如子 一年四季在53300亩的林场内巡山护林 踏破的鞋在家里堆成小山 在他们的精心呵护下 林场从未发生过火灾事故 林海绿涛、苍翠欲滴 航拍拱拢坪林场。
” 张忠边清理林中的枯木边说 这些年生态越来越好 野猪、松鼠、野鸡等动物越来越常见 有一次与野猪“狭路相逢” 大家赶紧慢慢退开 给这位“土大王”让路 38年如一日的坚守 和森林“过节”是常态 林区山高坡陡 护林任务重 每到春节、元旦这种合家团圆的节假日 也是防火压力最大的时候 “又来和森林‘过节’了” 三兄弟虽然经常这样调侃 却从未马虎大意 “我们是森林的一道防线” 三兄弟望着林场,” 伫立在拱拢坪林场的树荫下 大哥张建指着一棵松树感慨 张忠在“丈量”树的成长。
瞿宏伦 摄 三兄弟与林场的故事 只是“绿色贵州”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大力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 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目光坚定的说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在护林巡山,瞿宏伦 摄 累了 靠着大树打个盹 饿了 吃些干粮或野果 渴了 喝点山泉解渴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吃“土豆午餐”。
孪生三兄弟护林38年!让国人自豪的卫星图背后有他们的付出…… 近日 美国航天局(NASA)兴奋地发了一条推特 他们的卫星观测到 过去20年中 地球表面共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的植被面积 相当于多出一块亚马逊雨林 其中特别提到 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变绿 尤其是中国的植树造林工程 让世界变得越来越“绿色”了 《自然》杂志网站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绿植增加在中国体现得要比在印度明显 因为中国新增绿化主要是靠森林 与主要靠农田植被绿化的印度不同 NASA官网配图 说到植树造林 护林员可谓是“功不可没” 今天是中国第41个植树节 也是贵州省毕节市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 与树为“伴”的第38个植树节 38年如一日 他们用辛勤与汗水 守护万亩松涛林海 张建、张忠、张华三兄弟与“树”为伴,也可以防身,物资全靠背” 说起小时候和父亲在林场的点点滴滴 三兄弟回忆到 父亲种树,。
相关阅读
赞助商广告